言情小说网 > 探华夏之太古见 > 第二十八章 “情”是毒药

第二十八章 “情”是毒药


看到这一章,不少对文字敏感的朋友有所察觉,会觉得说,哎这小说是不是你一人写的啊,怎么看着不像呢?

        这您是行家了。因为每章书写之前心情不一样,我不像别的那些大作家大神闷头一通写,前后文风一模一样。

        我就一小虾米娱己娱人,尽量能够把真实的上古时代展现在列位眼前就是特别满足的了。

        所以您看我的小说一定别用语音阅读,干巴巴的大煞风景没滋没味,一定要看着才有趣。

        每一章根据不同的内容我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叙述,一方面能够说明事情,另一方面让您看起来不累,新鲜,各章叙述各有乐趣。

        所以您放心,全文都是我这个小虾米一个个字敲打出来的,绝无代笔。

        另说了,没名没势没财的,哪个就爱给你帮写了是吧?

        如果您抬爱,好的坏的有的没的都没关系,咱都可以交流。

        您要再爱我一点,让我能够有点收入,如果您觉得我这小说让您有所得,和其他纯娱乐的书写不同,烦您高抬贵手给咱个赞啊收藏啥的,我就念您的好了。

        真的,实话实说不打诳语,穷瞎苦逼一个,纵有点区区见解跟您比也就是个小学生,穷途末路斗胆现眼就指着这养鱼鱼不活种米烂泥地的被大网榨血的区区零钱活呢!

        跟别人不同,有的啊是爱这个,就爱写啊编的,还有的憋着要当大神,一年写个百万千万字儿的。

        我实是穷途末路没走的道儿了,干脆拿着浅见薄闻在您眼前这儿现眼,就为还能喘着气儿活着呗,有口气儿就行。

        我能理解但不敢想郭德纲先生说的“我也曾梦见百万雄兵花团锦簇”,人得认命,今生今世我没那个命了。

        但求还能有口饭吃养家糊口,也就您三五知己看我拙劣的文笔,赏我命活着,金声子在此给您拱手道谢了啊!

        好,咱接着说。

        这个跟伏羲嚼耳根的是谁呢?就是替昊英分劳,现在都庭分管建筑的大庭。“大庭为居龙氏,治屋庐”么。

        大庭是个种族的大姓,读到今天的各位都知道,以姓为代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所以此“张三”不一定是彼“张三”大伙儿都清楚。

        这大庭氏一族原是大伏羲氏的一个分支,其先祖兴起于太行山,经过原始社会数百年的发展族群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部落。

        于是,这个部落在头人的带领下走出了太行山,在黄河以北吕梁山以南,兴建了一个较大的村镇,建立了本部落的活动中心,结束了游猎生活,从此定居下来。

        因为领导开发新村镇的首领名叫大庭,族人便把新村命名为大庭,此后族人便改称作大庭氏。

        这个跟伏羲嚼耳根的是大庭氏的新首领,风姓,名新印,号大庭氏,是个女孩。

        这个“新印”根据史料是于羲暤三十九年(丙申,前7405年)出生在大庭,从小就聪明能干,不过十几岁就已经成了部落里的佼佼者。

        她不仅头脑灵活,而且身体强健,武力过人,赤手空拳敢与虎豹搏斗(我估么着最多就是幼虎小豹,古人就喜欢神话夸张领袖),深受族人敬仰。

        随着大庭氏部落的大酋长去世,她被族人一致推选为新一任大酋长。

        她上任后,领导族人积极发展生产,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安排适当的工作,种田的、狩猎的、纺织的、制陶的都各有分工,让整个大庭氏族发展的挺好。

        但毕竟部落不比城邦啊,“华羲族”威震四方,于是她也带着部族投诚。

        本身也是能干之人,在那个母系氏族的年代并不会因为性别被看轻,所以在都城担当大任,被冠以“居龙氏”的官位。

        为了名字不纷繁复杂,也本着尊重先人的习惯,列位稍微忍耐不按照现代方式用本名相称,沿用“大庭”叙述。

        虽然少有繁困,但更利于各位对上古循例的理解,也是有好处的。

        “北王陆,兵日繁甚。”

        听大庭这样说,伏羲把手中的石子放在了八卦旁边,略一沉吟,“汝何故?(你为什么会跟我说这个?)”

        伏羲是不想继续这个话题的,他知道粟陆是个有德的青年,而且忠心耿耿。

        北部本来就蛮夷众多,不愿意进步的原始部落错综复杂,要为自己稳固北方发展兵力是顺理成章的。

        你大庭不好好的为拥挤不堪的都城好好考虑民生建设,三天两头跑我这叨叨粟陆的不是,你是什么意思?

        “攘夷贯百千乎?弗其异乎?(守备北方抑制蛮夷需要成百上千的军队吗?难道不是有自立的私心吗?)”

        其实粟陆兵力何止百千,只凭数量足可匹敌柏皇的“八千重兵”,这里的“百千”不代表实数只是表达数量巨大的形容而已。

        “陆我之足趾,不异尔。(粟陆就像我的手足一样,我了解他,他不会有异心的。)”其实对自己的实力更加自信,凭都城养兵于民的政策,数十万众,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跟自己匹敌。

        但伏羲并没有用这个来做表达,而是用对粟陆的信任来化解大庭的挑唆。

        “汝扶陆构乎?(你帮助过粟陆建设他那边的城邦吗?)”眼看大庭又想说什么,伏羲率先说了一句压了过去。

        这句问话确实让大庭有点无法回答,低着头小有沉默。

        “扶之。(还是去帮帮吧。)”伏羲把“之”的尾音拖的很长。

        大庭当然心知肚明伏羲这样说的意思,最高领袖不需要太多言语做出的指示内容是很多的。

        一方面你大庭本就分管建设,去帮助藩王发展建设是你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你给别人都提供了帮助,却独独把粟陆的领地忽略一旁,未免太过明显了。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易》(易经)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十六字箴言,称为传世心诀。

        后世明代大家“王阳明”在其著作中不止一次提到过这十六字“真言”。

        有传说是尧传位于舜时所说,也有传完善《周易》的作者周文王在去世前给武王的遗训中也曾提及。

        伏羲跟大庭说的这十六字真言所表达的意思是:人的一生是由自己创造的,只有通过你的努力才能实现你的理想。

        而这个结果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因素的配合,但你尽心努力了,你的人生就没有遗憾,而结果得到和得不到并不影响你的人生的价值。

        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来表达。

        伏羲这个通天晓地的终极道理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心学”,后世无论老子、孔子、到王阳明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道理推演而来。

        这个“心学”道理也可以用另外一句现代话来表达,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所以《易经》最根本上是一本让人一心向善的书,是一本让人积极进取的书,一本让人争取自我独立的书,更是一本内圣外王之学。

        但这样私下表达伏羲并不是要讲这么大的道理,而是对大庭进行细化的暗示,表达的准确意涵是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一切都是自己“作”出来的,那就要自己去面对。

        “得。(好。)”见伏羲看着自己不再说话,大庭又低了低头。

        从“王宫”出来,也就是伏羲女娲居住的大屋。

        为了让所有人民都知道现在伏羲才是最高领袖,虽然伏羲孝顺推辞,华胥夫人还是换住到了原本伏羲住的一旁略小的“宫殿”,再旁边的“宫殿”则是以前女娲居住,现在给已经长大些的小朱襄居住了。

        对为了不打扰自己和伏羲谈话,站在屋外高台看着远方的女娲回身对自己笑了笑,大庭以微笑点头做礼向台阶下走去。没人看得到自己的表情,大庭缓慢着脚步思绪回到了过去。

        当初带着部族投奔“华羲族”而来,几百人疲惫不堪的队伍就是在粟陆的关照和接待下感受到了大族的温暖。

        眼前的粟陆身材挺拔,在这个时代一米七左右的身高跟我差不多,而且浑身腱子肉格外英武!

        年纪不过十七八岁的粟陆俨然一名小鲜肉,有着轮廓的面容帅气逼人。(当然比我差一点啦,啊哈哈哈哈!)

        十岁的大庭给粟陆第一眼的印象并不突出,劳累奔波了几十天才来到宛丘城。

        一脸尘土汗水打湿的头发凌乱在脸上,对接待顺服而来的各个部族已经熟门熟路的粟陆也就如常的接待和照顾着,没有特别在意这个女孩。

        但大庭却不是这样的印象,虽然在原始状态下早就体验过男女之事,但眼前的帅小伙第一次让自己有了心跳的感觉,这不期而遇的第一面大庭尽量表现自然的想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难堪。

        随着族人被安排进社会中,自己初来乍到,虽然被礼貌的安排住在“贵族区”,但和其他女领袖总是感觉有点格格不入。

        这个女人呐,不论古代还是今天都是事儿多!哎别骂我,真没歧视女性!

        女人好啊女人棒!女人是天女人是万岁!我跪下得了。只是说“女生宿舍”故事比男生多。

        但有心人总是有所得的,不长的时日大庭了解到粟陆从小就聪明异常!

        跟自己一样,在“华羲族”这泱泱大城万万人之中幼年就脱颖而出,善射能武。

        别的孩子差不多最少得十二三岁才能担当责任,粟陆在九岁就已经参加狩猎而且还独自射猎了一只鹿。

        而且粟陆为人特别大方,从来不护自己的东西,谁喜欢都愿意与人分享!

        所以一路成长大家都非常喜欢他,随着年纪增长不论文功武备都是佼佼者,被王族注意到后也被更多的委以重任。

        接待顺投来的众多部族算是一种外交转内政的工作,极其重要!

        情商智商都要高才能处理得当,也正因为把这项工作做的非常好,共工才能放心游走四方替伏羲做“国家”治理。

        有了爱慕之心大庭对粟陆就多了几分关注,也因为关注发现粟陆的追求者非常多。

        这是当然的,这么一个有才有德而且前程远大的帅小伙谁不爱?

        但大庭毕竟是有着“王者”尊严的,因此将爱慕只是压在心底没有做任何表现。

        一次偶然的外出狩猎却让两人有了亲密接触。你看,历史都是在偶然中进步和发展的,对个人也不例外。

        从来没有看过女人也狩猎的粟陆,带领着狩猎队外出,不甘愿只是吃白食采摘点果子和帮忙烹饪带小孩,队伍中破天荒加入了大庭。

        一连多日在外这个女孩不比男人差,除了豪爽的性格和大家打成一片,不论爬树站岗还是冲在兽前,飒爽的性子让粟陆对这个女孩刮目相看,一来二去两人就相互倾慕起来。

        如果再增加一点优点或许就能捅破这层窗户纸了,大庭也没让粟陆失望。

        演武场上大庭也不甘示弱,拿着短剑长矛就能跟男兵打个你死我活!

        在这个文明初起的时代,武力绝对是重要的!眼见三军统帅的“胖子”被大庭拿着木棒追着满地打,粟陆对这个奇女子更是喜欢。

        独特的女性风格果然吸引人,本来想耀武扬威一番结果被揍了个稀碎的胖子也喜欢上别具一格的大庭。

        每天腆个大肚皮就到处寻摸大庭,看见了就找由头凑过去跟人蹭热乎,由于语言不通为了“爱情”胖子终于破天荒开始找我努力学习“语言”。

        心里有人的大庭哪看得上胖子?明眼人都看得出对胖子大庭更多是兄弟那样的说笑打闹。

        “你省省吧!”我也多次用嘲笑暗示,但陷入单恋的胖子根本停不下来。

        虽然有“律法”的严格规定和约束,但年轻的身体还是让两人偷偷尝了禁果。

        说禁果有点不合适,粟陆在律法中成长起来还是个小处男,外来的大庭可不是,所以有经验的大庭让粟陆大感欢愉,恋情越发升温。

        私相授受的两人还没来得及度过“蜜月期”,被昊英推崇的大庭受到了王族的接见。

        不过几个月就把“文字”学的如火纯青的大庭在对人民管理和生产建设方面的见解虽然没有宛丘城这么成熟,但也让伏羲很是赞赏。

        随着帮助昊英安排居民分区以及扩城建设上成绩斐然,得到了伏羲授予高官的荣耀。

        工作繁忙自然时间就会减少,相对冷落了和粟陆的相处。

        不过大庭也很放心,同样都是领袖才能的粟陆也有很多伏羲安排的工作,尤其是水利工程,而且在对“人”的相处和治理上粟陆比大庭更胜一筹,很多时候还需要向粟陆取经。

        粟陆也愿意帮助心爱的人,每每必倾囊相授,这一来二去因为工作的繁忙,两人越来越像工作拍档而不像情侣了。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很快来到,凡事都有两面性。

        一直以“人口”论为最优先项的政策,随着人口的暴增,城邦难以承其重,为了减轻负担伏羲分封四方,而粟陆就成了分封一方的诸侯大员。

        还没有得到名分更没有谈婚论嫁的两人就此被迫分离,那个时候可没有网络什么的可以勉强维持异地恋,一旦分封就是千山万水之遥,重任在身的两人再想见一面谈何容易!

        为这事大庭放下自尊找过粟陆吵过闹过,想让粟陆去跟伏羲说清楚两人的关系,让粟陆找媒人给自己提亲。

        粟陆本也想带大庭走,但是粟陆毕竟是自幼聪明绝顶之人,也是上古大帝之一。

        他很清楚位及“居龙氏”高位的大庭可不是一般百姓,位高权重责任重大。

        虽然跟自己在一起一定能帮助自己把分封之地建设的非常好,但都城更需要她。

        本着对大庭前途负责的态度,粟陆终究没有跟伏羲提出带大庭一起走的请求。

        被分封为一方诸侯,粟陆也很清楚自己的前途,这一分封便是登极为王一方,自己带不走大庭也断然不能为了儿女私情逆王命而留下。

        看着不可能在一起的粟陆,大庭心碎了。

        受伏羲指派,大庭和我带着都城的建设队伍跋山涉水走了足足两个月才来到粟陆所在的北方之城——水龙城。

        给自己的领地取名“水龙”不是粟陆随意为之,而是栗陆氏曾在都城工作时主管过全国的农业和水利工作,被伏羲封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堪称水利始祖。

        但粟陆本就为人和善,而且对民众教化有作为,同时促文明拒蛮夷文功武备俱佳,老百姓尊崇粟陆所以并不称自己是“水龙族”,而是把自己归为“华羲族”所属“粟人”。

        因此飘扬在木栏“城墙”桅杆上飘荡的不是“龙”旗,而是以“粟树”的形象为图腾的旗子。

        咱们中国人对旗子的使用不像西方那样,西方是几十个国家挤在欧洲那么点大的地方,自古打来打去为了有辨识才发明了国旗。

        而咱们对旗子的使用都是对领袖的表达,“龙旗”代表至尊,只能帝王伏羲用,不代表“华羲族”的国旗。

        就像后来打仗三军阵前飘扬姓氏的将帅大旗,也都是对领袖的表达,只有王来了才立代表国别的字旗。

        栗树,就是板栗树,果实包于多刺的壳内。甲骨文的栗字像一株树上长出了有刺的果实。

        因栗木可建房子,做柴薪;栗果可食,亦可作药,所以栗陆氏部落以栗树为其氏族的神树,成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并以此命名氏族名和族徽。

        后族人以栗为姓,也是对粟陆的崇拜和尊敬。

        多说一句,今天的傈僳族就是粟陆族的后裔,这不是杜撰啊,这是真实的。

        经考证,傈僳族是栗陆氏部落自商丘夏邑一带“东夷西迁”我国西部地区后,并再南迁金沙江、怒江等地,与当地土著居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有史云:上古栗地:栗陆氏族,傈僳先民。傈僳结族:东夷西迁,南迁云南。

        为什么分裂迁移呢?那这个都能围绕粟陆再单独写本书了,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五代王几百年,为本书偏枝在此不表。

        其实这些上古大帝每个名字都能单独写部书,都非常有个性,部落和种族的发展也非常伟大壮丽!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期待以后有机会我都写写,包括后世的春秋五霸,比如我就对独特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八百年”特别有心得。

        得到信息的粟陆早就在寨门前等着我们了,热情的招呼人帮我们拿行李搬东西,大庭只是略微对粟陆欠了欠身就自顾自的走进了村寨,我看着两人奇怪的举动不知道他们怎么回事。

        “欠乎。(你们这还差的够远的啊。)”一边跟粟陆打着招呼,我一边看着这个还停留在以前成纪村落形态的村寨,虽然比以前的成纪村规模更大人口更多,也有稻田圈所等劳动设施,但这城的建设实在是落后。

        “此待之。(所以才等你们来啊。)”粟陆笑着拍拍我肩。

        来到粟陆的“王宫”,一间大板房内席地坐下,跟粟陆和他的近臣随便的寒暄着,同时等仆从们出来进去的给我们分别送上瓜果凉水,聊了好一会了不知道跑哪去晃荡了半天的大庭才终于踏进大屋。

        “弗。(不用了。)”看粟陆又唤人来给自己倒水拿水果,坐下来的大庭简单的表示只来碗水就行了。

        “察城余,几可复构。(我已经看过全城了,这地方基本得重建。)”大庭望着粟陆的眼睛没任何表情。

        “欠甚,我未可尝。夷患繁,民缓更构。(是啊,城的建设差太多了,我也知道,也想改善。但是北边这里蛮夷部落还是有很多,一方面要防止偷袭侵扰,一方面又要镇压示威,老百姓还要日常劳动和轮换,建设就拖延的比较缓慢了。)”

        粟陆不好意思的笑着说,一旁的近臣们也感同身受的点头附和。

        “弗论也。(这不是借口。)”大庭依旧面无表情,“王羲谓予,王者制方城者大,民承恩。(伏羲早就说过,凡事分封的王都必须把建城放在首位,有城邦才有族群的兴旺,人民才能有尊严人心才能汇聚,蛮夷也会臣服向往。)”

        “夷繁,弗不构。(不是不搞建设是蛮夷太多顾不过来。)”见粟陆被批评一旁的近臣替自己的王做解释。

        “弗论也!(这不是借口!)”大庭偏过头看着说话的近臣加重了重复的语气。

        好家伙女强人就是比男人更强势啊,我见这丫头自己姗姗来迟然后上来就教训人连忙挥手打圆场。

        “陆事繁,断无辟王羲命,俱识陆,且我等持命来扶,不日及也。(粟陆他确实事情多,民生军事水利都得同时进行,他肯定不会故意不执行伏羲的政策,我们都熟悉他啊,那么能干一人,而且现在我们被伏羲指派过来帮助他,这也肯定是伏羲知道粟陆需要帮助,咱们一起好好帮他,过些日子就能把城建好了。)”

        “俱王者,何边俱构独北王欠?(那么多分封的王都能建设好自己的城邦,怎么就粟陆忙不过来?)”

        好家伙这是又把矛头指向我了?那个一路上开朗和善的女孩怎么没了?变得这么浑身是刺儿!

        一时之间大屋内尴尬不已,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接这个妞妞的话。

        天津话:介娘们可不像好人呐!

        感谢您的投票,我很珍惜。

        【作者题外话】:我会努力写好,希望你们会喜欢。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74770643/5802272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