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戏里人生 > 第45章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第45章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日前流传一张民国老照片:几个身穿传统棉袍的女孩脚尖直立站成一排,图片注释为练习芭蕾。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女孩练的其实是京剧里的跷功。

        早年京剧都是乾旦,纵然四功五法精妙,演绎出女孩儿家千般温柔万种娇羞,裙下那一双男人的大脚却是难改,怎么看都不符合中国对女人“三寸金莲”的传统审美。于是乎,前辈们发明了“跷”这种道具,就是蹬一双木制小脚,将自己的脚掌直立起来绑在上面,再套上跷鞋,远远看去,几可乱真。踩跷之后,重心提高,身姿也显得更加轻盈,更具女性的柔媚感,尤其和男性角色的厚底靴一比,更是将各自的性别特征渲染得足尺加三。

        民国以前的京剧旦角,必会跷功,尤其花旦、武旦,练得跷功才能开始学戏。都说芭蕾难学,为了能够双脚直立,往往趾甲脱落,脚尖血肉模糊……但是芭蕾只需要短时间的脚尖直立,而京剧演员需要整场都把双脚绑在这样一双尖跷里立着,几个小时,碎步、圆场、纵跃、开打,全都要踩着木跷,做出正常行走的步态。不少花旦、武旦戏,专门有展示跷功的情节,演员常以一双木跷,踩在桌沿、椅背等真正的“立锥之地”上,表演各种身段。旧时戏园子台前有一排木栏,演员还要在木栏上进行各种表演,那木栏窄不盈寸,险险能容下一双跷尖。

        为了练成这门功夫,京剧演员付出的血汗,简直不是言语可以形容。当年科班练功,先要“耗跷”,即如那张民国老照片所示,长时间踩跷站立;另有“跑跷”,练法是数九寒天在院子里泼水成冰,演员踩着跷,就在这冰上一遍一遍地跑圆场。摔倒滑倒,那都是功夫不够,只有做到在冰上奔走如飞,才能在舞台上将一双木跷使得随心所欲。至于踩椅背、走木栏,那是站在大水缸的缸沿上练出来,稍一失足,掉进缸里,淹个透湿,还要受师父一顿打骂。为掌握跷功,至少需要这样练上三四年。

        如今的木跷,历经不少改良,脚绑得不那么直,立得不那么高,易练得多,可是无论怎样,都面临着失传的境地了。“三寸金莲”早已被时代的洪流所遗弃,只作为一种封建陋习而留在史册;艰难的跷功随之减弱了存在的价值,不再是旦角演员所必需。京剧行业如此困苦,演员磨练唱念做打已属不易,有什么动力值得去练这样付出回报完全不成正比的跷功呢?这项绝艺的失传,实是迟早的事儿。

        日前进行的第七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复赛中,北京京剧院花旦演员索明芳以《翠屏山》参赛,这是一出几乎绝迹舞台的经典老戏,索明芳更展示了难得一见的精彩跷功。只见那一双玲珑脚尖在罗裙掩映下时隐时现,着地只有那一点,却奔走如飞,圆场跑得又飘又稳,轻盈如蜻蜓点水,迅捷如幻影移形,真正美不胜收。索明芳的唱念做表也相当出色,演尽风流女子的娇媚之音、俏丽之态,且有时下花旦少见的从容大气。她最后的成绩排在花旦组第八名,虽然取得了决赛资格,还是引起诸多抱不平,觉得分数打得太低,衬不上她的精彩表现。

        我也觉得,分数打得太低。当今舞台上,还肯下功夫精研跷功的演员,数来不足一巴掌。青京赛的所有评委,都无有一人擅踩跷。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46094379/5744321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