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探华夏之太古见 > 第四十一章 慢慢长路

第四十一章 慢慢长路


披着衣服小王爷昆连站在宫门口望着外面阴雨绵绵,忧心忡忡的看着夜雨中遥遥的城外。

        一只手搭上自己的肩膀,回身看见姬享端了一碗药汤给自己,摇摇头坐回了地上。

        “探至乎?(有巡游队的消息吗?)”

        夜晚的王宫里只有小王爷和姬享。

        “弗,却待。(没有,再等等吧。)”

        为了昆连的安全,姬享又把药汤往小王爷面前推了推。

        看着姬享的眼睛,昆连叹了口气,端起来还是喝下了。

        小王爷并没有生病,而是在这样的阴雨天姬享未雨绸缪要避免领袖感冒。

        “王母及后巡几多时?(巡游队自宛丘出发后,走了多少天了?)”

        放下碗小王爷用手背擦了擦嘴唇,皱了皱鼻子表示这次的汤有点苦了。

        “三月足。(有三个月了吧。)”

        把碗收回,姬享想了想。

        “却弗至乎?(走了这么久怎么还没到?)”

        按行军打仗的速度,确实巡游队两个月左右就应该抵达西城了。

        不过这一路上不是以行军为目的而是以施恩各方为宗旨,大大小小的部落众多,巡游队速度当然就慢了。

        也是按这个说法姬享对小昆连做着解释,安慰大王不必过于担心。

        两个人聊着接下来怎么接待王族队伍,就看见一名身穿蓑衣的身影跑到了宫门前,还没等姬享召唤小王爷快步起身走到门前。

        “雨集,弗探却。(到处都在下雨,没有发现巡游队伍。)”

        两个人都听到了报告的内容,小昆连失望的抠抠脑袋,又坐了回去。

        摆摆手让探子退下,姬享坐回来对小王爷说,“王连弗患,巡辨及矣,不日一二,我亲逞来日探之,却矣。(大王您不必过于操心,巡游队都走了这么多天了,应该也快到了,估计也就这一两天的事,明天我亲自带人去接看看,应该可以遇见他们。)”

        小昆连偏头想了想,“弗,汝持之。使探之然。(你还是留在西城比较好,有什么事好安排,让他们继续去找吧。)”

        姬享笑着点了点头,君臣之间现在是非常互信和睦。

        按理说这西邦之地不应该下如此大雨啊!

        地处“汉中”之地,“汉中”“汉中”何为“汉中”,乃“大汉发源之地”,取“汉水”之名也。

        地处陕西地界,在我的印象里好像西安周边都是比较干燥的气候吧?

        难道不是吗?

        当然了可能是我才疏学浅见识短,还请您各位原谅我地理知识不好。

        其实我并不知道目前巡游队伍行走在哪个准确的地方,那个《山海》我是完全看不懂上面的字只能靠别人读给我这个文盲听。

        换句话说,我自己以为不给我官作是因为我只会说而不会写,上不了台面。

        您列位当然知道真实原因,不过当不当官也无所谓,我不在乎,倒也自在。

        虽然是上古时代,但是共工所作《山海》倒是真的精细。

        那条画在图上弯曲的线与眼前的河流极其相像,凭借大概的轮廓相信确实是走在陕西境内,这就说明距离西城已经不远了。

        得知王族将进行第二次大巡,因为伤寒重症影响,没有受到伏羲亲临巡视的西城在小王爷昆连的力邀之下,王族巡游队的第一个目标地就是西城。

        而后向南而行,再而向下,转而向东,最后到达北邦后,直下成纪,最后返回宛丘。

        接受昆连第一个巡视西邦请求的另一个原因是,最后知道共工在大庭处。

        如果路途中遇上可以让共工不用再继续巡游,返回宛丘修整,我们替他完成。

        大雨磅礴,水粒子跟石子儿一样大,密密麻麻的砸在四周的土地上,一砸一个坑水花子四溅!

        耳边只听得哗啦啦哗啦啦的响声大作,天空乌云密布压的低低的,怎么看这滂沱大雨都不可能短时间结束。

        就像呼应这想法一样不时从云层后滚出阵阵轰隆,咔啦啦一道闪电惊破长空!

        几秒之后更加密集的雨点呼啸而至。

        在这个还没有发明出雨伞的年代,几万人的长队寸步难行。

        被大自然的力量吓坏了的马匹在暴雨中不断嘶鸣,睁大了眼睛在水中倒腾着步子。

        不论是华胥夫人还是女娲、混沌,都努力的踩在水里牵着马匹好借力不会在狂风暴雨中摔倒。

        脸上的水流的跟在淋浴一样,长长的头发不论男女都在努力遮蔽大家的视线。

        “雷暴!雷暴!”我大声喊着,意思是告诉大家这样在毫无遮挡的旷野里行走,要小心雷劈!

        但我这点喊声怎么可能掩盖住冰雹大小的狂雨砸地?

        如果这里是汉中平原,那就意味着约1400平方公里的面积!

        不论我们现在走到了哪里,想要遇上建设在丛林中的部落求点帮助都是非常困难的。

        军队的士兵还勉强能够支撑,单兵独武的努力提起膝盖,迈出艰难的步伐。

        很快就从后面跑来传令兵,后方的黄牛辎重队已经不堪重负,四蹄陷在滚滚流水的泥浆里无法行动了!

        身旁努力大声指挥部队坚持前进的混沌听见来报,努力抓过缰绳颠颠两下翻身上马,扭头向队伍后面奔跑过去。

        长长叹了一口气,抬眼迷离的望天,尼玛这是西龙王在天上撒尿吗?

        你是不是伤寒感冒了捂被窝灌水不准尿尿才这么发泄的啊?

        抬眼看见雨帘那头的华胥夫人已经明显体力不支,紧跨两步过去,将她手中的缰绳交给其他卫兵牵着,用力扶起她和女娲。

        在这四臂交错之下,和女娲一个对视,回想起昨天深夜她竟然来到了我和华胥夫人的大帐。

        或许是被华胥夫人过分的叫喊引发了浴火,这个王族王后眼中星闪着渴望,不过并没有得其所愿。

        没有气力的我只是陪着她在帐外走了一会聊聊天,困意来袭后便各自安睡了。

        这场雨实在是过于巨大了,完全颠覆了我对雨的认知,上古气候这么任性的吗?

        受困于辎重队的举步维艰,大批兵士被召唤到后面卸下牛背上的辎重,由人力肩扛担挑,好让黄牛们可以有气力和泥浆做斗争。

        大雨足足下了半天,从午后直到黄昏,一行大部队才终于勉强走出泥泞,每一个人都精疲力竭。

        如果这个时候有哪个异族要偷袭王族,就算人手不多应该也能得逞。

        看着大队人马重新在草地上休息,整备过夜。

        虽然雨停了,但明显这次降雨覆盖面积很广,就连这边的草地上也是湿漉漉的。

        必须得马上做出决定,否则会出大问题!

        立即把跟随的巫医队叫过来,吩咐马上熬煮药汤,全军每一个人都必须足足饮满两碗,以预防大雨后又要在湿地过夜出现大批病号。

        同时,命令架起火堆,要多,确保每个人的前后左右都有足够的温暖。

        也不需要架起幔帐了,薄薄的麻纱管什么用?

        到处都是湿冷湿冷的,还不如靠近火堆来的直接。

        随着几大口喝下带着药香的热水,华胥夫人的脸色回了些润红,女娲也没再抖的像筛糠一样了。

        湿气太重,捡回来的树枝也很难点燃,只会冒出滚滚浓烟呛的人难受。

        命令把“鬯”都拿出来,全部倒在湿润的草木上,在酒精的帮助下总算一个个火堆开始星罗出现。

        这个时候就不需要讲究了,而且淋透的身体也需要尽快干掉,所有人都赤诚相见,包括华胥夫人和女娲也都裸着身子坐在火堆前架肉烧烤。

        把剩下的鬯匀出一些以备后患,让全军都饮鬯喝醴,用酒精燃烧体温。

        也算是一种幸运,吃饱喝足后大家看起来都恢复了些精神,众多的笑声交谈从四面八方依稀传来。

        在众多火堆的烘烤下,大家的身上都不在湿冷,连地面的草地也重新站立起来。

        但不能马虎大意,这一晚上都要辛苦巫医队必须不停的给大家熬草药汤,分发给全体兵士依十二辰每隔三辰就一定要喝一碗。

        这一夜,过的很安详。

        没有再次见到在外巡游的共工,小个子显得有些失望,在这个年代有时候一旦错过就是一生再不遇见。

        带着大量的人口和物资,向外探寻和交流的蜀地人马已经又回到了宛丘,连我这个老乡也不在,小个子只能遗憾的连连摇头,大有物是人非之感。

        对这个遥远的客人伏羲依旧很是欢迎,请他在王宫和自己共处,了解到小个子他们竟然去到了非常遥远的地方。

        小个子身上的《山海》已经添加了更多的内容,并且增加了非常多不同的资料记录。

        包括异族种类,体型特征,语言方式,地理环境,各色异兽甚至天气特征。

        后来可以看到,小个子此次的大队探寻队,已经去到了西伯利亚,将贝加尔湖都远远抛在身后了。

        伏羲大为感慨天下竟如此之大,四海竟如此之广!

        两个人对新《山海》都非常兴奋,兴奋到可以不眠不休彻夜长谈。

        其实小个子这趟出行更多是向北而去,蜀地地处西南,本能的就是向北而行。

        也机缘巧合的避开了正在开疆扩土过程中的蚩尤,免去了灭顶之灾。

        对于上古蜀人来说当然是好事,但也又一次让伏羲没能了解到蚩尤还存在,并且在发展壮大。

        而小个子当然也在宛丘收获满满,大为惊异几年间宛丘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而且人民教化之广,文化昌盛至极,对“卦”和《易》的维度又扩增了数倍之多!

        当即表示回去蜀地后一定要建议自己的王再派队伍,专门前来学习。

        而伏羲也对等的表示,将派出使团,跟随小个子去到蜀地,进行文化交流。

        这其实伏羲是有私心的,通过和蜀人的交流可以初步判断,其文明和发展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程度。

        派出使团一方面可以交流互通,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更高级的制度和文化以及文字,当然还有《易》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为大一统未雨绸缪。

        好在还有另一个老乡胖子在,如今的胖子俨然已经是宛丘的“贵族”了。

        坐在胖子的大屋内,和胖子一边聊天一边吃火锅,大为感叹胖子的儿子都这么大啦!

        碍于情面胖子只能让小个子喝,喝,不去接这个话头。

        胖子是有家乡情怀的人,这么些年过来他深知在这个上古时代强大的军力意味着什么?

        短短数年间,从成纪那样的村落到如今强盛的宛丘都城,这种发展速度再迟钝的人也不可能没有感觉。

        作为后爹开后门将两个儿子立为副将,不用再进行狩猎种植而专项当兵。

        胖子带着小个子和他的臣子参观了各个兵种的训练,以及新式武器的演示。

        并且还以军事交流的名义,赠送了一些装备给小个子,让他们在回去的路上更安全些。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狂风暴雨看起来诡异又可怕,所以咱们自古就对水火崇拜。

        对火的崇拜的当然的,除了可以满足温饱烹饪食品,还可以抵抗野兽和提供温暖。

        当然火也是危险的,尤其是熊熊森林大火对上古人简直是地狱般的存在。

        对水的崇拜,也许就是除了暴雨外的雷声滚滚,以及随着领域的扩大,不断发生的水灾水患导致的吧。

        不过咱们挺不错的,对自然的力量是接纳的,是崇拜的,所以感恩上天的恩赐,也愿意去利用这些自然的馈赠。

        但西方就不是了,直线思维下演变的基因进化落后。

        古代欧洲人很怕水,特别是沿海国家,非常怕!

        也怕火,所以生吃东西多。

        怕到什么程度?不洗澡!

        很多人都知道法国为什么发明香水吧,其实不止法国。

        去查看一下历史,就会明白为什么法国发明出香水后,迅速风靡整个欧洲了。

        这个不是我说的,是一个俄罗斯女孩说的。

        她是在介绍中国人问俄罗斯人体味是不是都很重时,介绍欧洲这独特的历史过程。

        并且表示俄罗斯人是很爱洗澡的,比那些欧洲人好多了,没那么重的体味。

        其实吧,俄罗斯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蒙古人的基因,在这里不扯了,有兴趣的可以找金教授港大讲座听。

        不过这个俄罗斯女孩还挺漂亮的,想找个中国老公。

        西邦的探子也不知道是不是缺乏训练,还是四处乱跑,反正没一个遇上我们。

        不过也是,在这茫茫四野稍微走错位一点就是好几十平方公里。

        城与城之间距离太远,而且并没有日常频繁往来,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道路,相互走叉是可以理解的。

        跟第一次大庭来拜访一样,当长长的队伍遥遥出现,阵阵黑龙旗招展移动着靠近时,高高的西城哨塔上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巡游队伍,立即向王宫进行报告。

        于是,骑在马上遥遥的就看见城门里涌出两列兵士,后面小王爷和姬享等龙官重臣也都跟了出来,迎接华羲王族的到来。

        在宛丘已经见过小王爷几次了,但对大名鼎鼎的姬享我是第一次见,于是多看了几眼。

        像是发现了我的注意,跟随着小昆连向华胥夫人和女娲致敬道礼的姬享抬头望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

        感到自己失礼了立马回以点头微笑,急忙翻身下马向小王爷致敬。

        没有同意小王爷的再三谦让,让出马匹请小王爷骑了上去,我和姬享走在一起,共同向西城内走去。

        得到消息的西城内早已人声鼎沸,自从上次没有等来最高领袖伏羲的巡视,全城都陷入一场淡淡的失望中。

        这次王母和王后一同前来,而且第一站就是西城,几乎全体人民都跑来一睹王族的风采!

        那些在外采摘劳作的人也都被自己的家人朋友急切的唤回,就怕错过王族的身影再留下遗憾。

        让女娲骑行在最前面,华胥夫人和小王爷在稍后的位置,带领骑兵队守护的混沌跟随在后。

        除两千近卫军进入城内,余下所有人马都在城外安营扎寨,这是我主张不要过于消耗西城物资。

        听我这么说小王爷还笑着说我多虑了,西城物资之丰富足够王族大军尽情享用。

        但毕竟突然多出来几万人,不想给这里的百姓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最终小王爷还是同意了让大军驻扎城外,但要求负责物资生产和调配的龙官一定要让兵士们吃好喝好。

        “城汲众何?(现在西城有多少人口呢?)”并肩和姬享向前走着,看着道路两旁和各处台阶之上对着我们欢呼招手。

        女娲也不断向四方百姓挥手示意,声音太大,我把嘴凑到姬享耳边才让他听清。

        “十万三余。(十三万人以上。)”

        同样对着我的耳朵喊着,听清了姬享的回答。

        “盛也!(发展的好啊!)”

        我点着头看着四面八方的攒攒人头,“戊者几何?(有多少兵士?)”又问一句。

        “尝三万余驭。(随时可调遣三万以上大军。)”

        姬享说的不是现备战数量,而是全城可调配的武装,毕竟养兵于民不需要这么多人天天都在当兵。

        “壮哉!(兵力非常强大啊!)”

        “承王羲扶。(都是大王伏羲的帮助,才让我们这么快恢复起来。)”

        姬享微笑的看着我。

        “降龙边居?(现在的统帅是谁呢?)”丙乙死后,不知道是谁在西城掌握兵权。

        向后看了看,抬手替我一指,被指的军官一身戎装疑问的看了看我们。

        姬享对他摆了摆手,凑到我耳边喊,“乙弟夫。(大将军丙乙的弟弟丙夫。)”

        四周闹哄哄的也不适合聊天,我点了点头,姬享看我不再发问,轻轻拍拍我的肩膀走到前面去了。

        “丙夫,丙夫。”这不跟“病夫”谐音吗?

        这什么破名字还掌兵?能行吗?

        胡琢磨中不禁又回头看了看那名军官,见第二次又望向自己丙夫试探的用表情询问我。

        急忙对他笑笑摇摇手,转回头看到姬享正在和马背上低下头的小王爷说什么。

        在王宫前的广场上翻身下马,小王爷去扶着女娲下马,姬享则在后面扶华胥夫人。

        没有直接进入王宫,像是早有准备一样,侍从们都排列在王宫前列队站着,一席竹帘铺在宫门前。

        像刚才姬享跟马上的小王爷耳语一样,小王爷也对着华胥夫人耳语一番,华胥夫人摆了摆手一指女娲。

        在母亲的授意下女娲脱掉鞋坐在了竹帘上,那边小王爷和华胥夫人站在女娲身旁,我和姬享及其他龙官站在一旁看着,不知道是这要干什么?

        小广场周围早就满是攒动的人头,依着城的走势也是各处伸长的脖子。

        只见从广场台阶下走上来一名妇人牵着个孩童,对着女娲深深的低了下头表示尊敬和感激。

        “弗无王羲,何我等命张!(如果不是大王伏羲,我们死去的亲人们的命,怎能得到解脱!)”

        听见妇人这样说,才恍然大悟,西城这是别有用心安排了由老百姓当面向王族表达感谢,这满满(gaisi)的仪式感啊!

        一边用眼睛瞟了瞟姬享,猜想这可能是他策划的迎接内容。

        既表达感谢,又展现西城的忠诚。

        在妇人大声的感谢声中,四周的人群也发出各种附和的声响。

        女娲伸手示意,让孩童走到自己身边,拉他一同坐下摸着小脑袋。

        对妇人说着诸如伏羲一直都牵挂着西城人民,这次来也是希望亲眼看看大家生活的好不好之类的话。

        然后又是死去的二十五个姑娘的亲人的致谢,表达宛丘大祭给自己的孩子换回了公道,还超度了亡魂,让孩子们在那个世界不会受苦之类。

        接着又是死去兵士的家属。

        等等!

        什么情况这是?这玩意这么多人什么时候是个头?

        猜想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估计西城最初讨论如何更别致也更能让王族留下印象。

        策划这个环节时想像的很美好,但却明显没有考虑到安排的合理性,那边女娲都快没话找话了。

        于是我赶紧找到姬享说这个环节重复性太强,必须尽快结束。

        姬享似乎也发现了安排来感谢的老百姓是有点太多了,但是这些老百姓都是当初征集时最为踊跃的,想要当面跟王族交流的人太多了。

        就这些已经是选了又选的,如果就这样结束,后面那些等候面见天颜的百姓不是会非常失望和遗憾吗?

        略一思索,我问他最后环节是什么?

        这不就好办了吗!

        没有再继续让百姓一个个上来,而是直接进入最后环节。

        由小王爷昆连带领剩余要发言的百姓,一同向女娲表达感谢。

        “西之民,族之首;西之安,族之切;西之兴,族之幸;西之壮,族之福!万邦于华羲,西重!(西城的百姓,始终是华羲全族的优秀代表;西城的平安,是全族共同的心愿;西城的兴旺发达,是全族的幸运;西城的强大,是全族的福气!我华羲族万邦千部,唯有西城最重!)”

        周围的民众在山呼海啸中发出阵阵欢呼,进而逐渐统一为“华羲,兴!西邦,盛!(华羲族,永兴旺!西部城,永昌盛!)”

        张开手臂的女娲微笑的对着四面八方频频点头,看着近处的人民流下激动的眼泪。

        刚在王宫内坐下来,还没来得及听小王爷寒暄介绍接下来就是等待入夜,西城盛大的迎接狂欢了。

        一名侍从快步走进来低头报告。

        “庭使情之。(大庭的使者求见。)”

        听着报告,我和华胥夫人、女娲各相对视一眼。

        我努力写好,希望你们喜欢。

        【作者题外话】:感谢投票,我很珍惜。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74770643/5802270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