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探华夏之太古见 > 第六十九章 会师

第六十九章 会师


孩汗统帅的北夷大军到底有多少人呢?

        不知道,咱们用看到的景象来评估一下好了。

        咱们都知道当初在大庭作为总设计师,新建北城时,是依托于平地重新建设的。

        因为是预先进行的规划,所以如今北城“夏邑”的形制很规矩,基本是一个平面的长方形。

        东南西北中所有封王的城池,可以说粟陆的夏邑是最接近后期中国古代的城池形制的,为了便于人民通向城外工作,整个夏邑的四面城墙各有城门。

        也正因为四面都有城门,和上次西狄围困西城不同,西城只有一个城门,所以十六酋联军只需要堵在城门前就实现了封城。

        但孩汗对夏邑的围城则是真正的团团包围了,以茅草围成褡裢套头披身。

        光着脚的北夷人和今天咱们对北方人的认知不同,身高不算很高,普遍一米六往上的个头。

        但骨架偏宽,整个人看起来横着长的样子,四川话叫比较“kuai”。

        以夏邑为中心,北夷人距离城墙五十米开外集群,是为了让出躲避弓箭的距离。

        密密麻麻形成三十米左右的带形,将城池围在当中。

        如果这样形容不够直观,给您做一个参考,北京“鸟巢”体育馆知道吧?

        你就把中间的足球场当城池,所有看台都坐满人,也就八万人;

        但这个密密麻麻人连成的“宽带”可比鸟巢的座位多太多了,而且北城也比足球场面积大多了,您可以猜想一下这得多少人。

        这些在当今河北、山西一代发展壮大的北夷人战力如何呢?是因为人数优势才让粟陆不敌吗?

        有这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

        通过上次解除西狄之围来看,咱们知道粟陆治军严明,而且北邦兵士身高相对较高,善于以持长戟的方形兵阵向敌人进行碾压式攻击,不可谓实力不强大。

        而北夷们用的什么武器呢?非常简单而且单一,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一把石锤。

        三厘米左右粗细的树枝做成的木柄长约四、五十厘米,在前端是用麻绳细枝紧紧捆扎的粗鹅卵石,鹅卵石有多大呢?比一个巴掌大一些。

        而且为了加强杀伤力,石头边缘都会被砸开利面,还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工艺水平,因为新石器时期基本都是磨石了。

        参考一下冷兵器时代战场上进行近战时,什么武器杀伤力最大?

        不是刀也不是枪,就是锤!

        马未都也介绍过,戏台上那种比脑袋还大的锤是艺术,要真这么大你就只能在战场上俩胳膊垂下提溜着跑,怎么打仗?

        真实的武器锤头很小的,实心的一个铁锤头!

        这个人打急眼的时候,你被扎一刀捅一枪,肠子流出来了还能红着眼接着杀,但这小小的实心铁锤头只要挨上就死!

        砸后背前面吐血,砸脑袋当时就打进脑子里。

        这上古的北夷用的石锤虽然没有铁锤威力大,但架不住四、五十厘米长木柄的加持啊,这长度正合适,抡起来随惯性有加速度,只要给你结结实实砸中了,不死也必昏倒。

        初次与北夷大战时由长戟组成的兵阵一开始还能保持住阵型,通过兵士们彼此的配合可以阻止夷兵靠近,以碎步整体前进对敌人进行碾压。

        北夷没有弓箭就靠一把石斧,但这石斧不一定非得攥在手中啊,一旦成千上万把开了刃的石斧向你甩砸过来,这玩意儿可比箭重多了!

        你那木板儿制作的盾牌不需要几下都给你砸个稀巴烂,跟直接拿大石头砸是一样一样的!

        你就是脚底下再稳,这四面八方乱飞带着狠劲儿的石斧都能给你扔乱了,而一旦阵型不稳,手中只有长戟的兵士就很难抵挡住万千北夷冲上来的人潮了。

        有人说赶快扔掉长戟,抽出短剑近战啊!

        就是这样做的,但咱们的短剑是用短木棍做的,就是前面削尖了的棒子,你捅吧。

        这捅是前后用力,只有刺中了才有杀伤力,你左右打最多是疼伤不了人。

        而人家拿的是啥,石锤,被糙面砸中是死,被刃面劈那就成了石斧!

        恶狠狠瞪圆了眼睛四面八方憋着死劲砸,顷刻间就是四肢骨折头颅凹下的尸体横陈。

        狠不狠?想像一下。

        围城这么久,夏邑里的人民没有吃的,这密密麻麻的北夷难道也没有吃的吗?

        人家当然有了,打了这么多年仗孩汗这点知识还是有的,人家也有物资储备,而且你城外的农田和动物也都归人家了。

        就算这些没了人家也会打猎。但最残忍的不在于这些——而是他们还吃人!

        有人知道“两脚羊”的历史时代吗?那是中华历史上最为黑暗惨痛的一段经历,最后只剩几十万人,华夏人种几乎灭绝!

        不想去回顾那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两脚羊”了解一下我们那段惨绝人寰的真实历史。

        这些北夷还处于“旧石器”工艺水平期间,不像今天热兵器时代,但凡研发一种新武器就能具备明显代差,掌握了“新石器”工艺能力并不代表武器性能绝对领先。

        而北夷人种的脑进化还明显落后,我说的脑进化不是指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而是指野性,也就是原始兽性。

        在他们眼中,被打死的夏邑兵士成千上万的尸体就是食物!

        讲究的愿意生个火,不讲究的直接就能生啃,尤其是内脏,只有等级更高的各个“队长”才能享用。

        为啥内脏这么受欢迎?因为比肌肉脂肪多,御寒。

        我曾看过一个介绍,说非洲食人族。人觉得什么肉好吃呢?因为水分充分的肉好吃。

        为什么人肉比鸡肉好吃?因为人体水分大,达到了百分之七十,所以吃起来“不干”,就是“嫩”;

        但食人族最喜欢的是什么肉?蛇肉。

        怎么呢?因为蛇肉比人肉的水分还大,达到百分之九十!

        这不,坐在临时用茅草搭出的大帐中,这孩汗跟啃鸡爪子似的正在啃一只带手的胳膊,用牙撕扯出筋腱嚼的“嘎吱嘎吱”的,渗人!

        有人会提出这个疑问,为什么这古人打仗就知道守着一个点死磕呢?

        你不管这个单城直接大军直下,不可以直接打到首都吗?

        这是没有军事常识的提问。

        不论是上古还是封建王朝时期,亦或是一战二战到今天,打仗的目的就是利益。

        尤其是古代,要的主要是什么?是吃的穿的用的吗?

        那是附带的,最重要的是人口!

        如今这夏邑几十万人口就在眼前,唾手可得,你觉得孩汗会轻易放过吗?

        当初敢于冒险一战的西狄十六酋不也是眼馋当时的十几万西城人口吗?

        人口就是生产力,谁人多谁就是强大,就能拥有更多的土地,开发出更多的物资。

        “人口红利”这个词咱们是最熟悉的,不用多说。

        一战之下损失两万余精壮战力,粟陆知道以余下的六万人马不可与北夷匹敌,退城不出。

        也幸好在那次战斗中趁乱派出使臣骑马冲出乱战,给伏羲报了信,这真是巧合中的万幸,因为北夷不会骑马!

        否则在这样四面被围的死死的情况下,再想突围送信是绝不可能的了。

        坐在北城王宫内,粟陆牵着夫人的手轻轻安抚,而她的肚子微微隆起,自己的第二个孩子正在孕育之中。

        这要是城池被破,腹中有婴孩儿的女人必定遭遇无妄之灾,对这上古时代野蛮的北夷来说直接开膛破肚取出来的人形才是最嫩最好吃的食物!

        已经不再召集龙官议事,议来议去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局面就是如此,还不如让大家都去安抚人民。

        粟陆毕竟也得给自己做最坏打算,他这一生可谓是顺风顺水,自幼就被众星捧月,年纪轻轻便封王一方,遭遇到这样的人生低谷没有任何经验。

        但,粟陆毕竟是优秀的领袖,再苦再难他也需要思考,需要做决定。

        当下夏邑进入到了必须决战的时刻了,他就是宁愿战死也绝不能接受把城池和人民交给北夷,这不仅仅对他是奇耻大辱,更对华羲族的尊严是极大的屈辱!

        如今强敌在外,而城内已是几无餐食的地步,若是还等不来伏羲援军,只能放手一搏,置之死地而后生!

        不去盘算已经等了多少天了,自己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

        粟陆命人招来中官,详细确认当下夏邑城内十岁以上人口总共多少,不论男女,命令北邦降龙氏给民众分发武器装备,准备与北夷决一死战!

        要说伏羲这次确实是失误了,按理说作为上古第一大神这种失误是很难让我们理解的,尤其是在这样重大的军事决策中。

        只向各封王发出了讨袭令,却忘了同时告知必须统筹合进。

        而后为了弥补派出上百名传令兵四下里追寻各王大军,又追了个寂寞,几十万大军分别行进在各自的方向,向北急行。

        对伏羲的失误我只能用他“老了”来做解释,即便他才不过二十几岁。

        但幸好上古自有能人出,战神柏皇正骑在马上,摊开麻布,查看着简化版的《山海》,试图从“地图”上摸索出其他各王现在可能走到了哪个地方。

        在我的指点下终于有传令兵追上了柏皇部成纪大军,得知伏羲任命后当即找人替下已经快被活活累死的传令兵和马匹,按照自己的指点,迅速向几个方向前去寻找诸王各部。

        命令各王在抵达夏邑前,在距离北邦约一天路程的一个小部落所在地“鹿”汇合。

        为了防止没能找到各王的情况再次发生,柏皇做了个预案,即要求自己的亲信亲自去寻找胖子率领的宛丘大军。

        成纪和宛丘毕竟距离最近,行进的路线比较容易判断,只要能把宛丘大军保住,那么华羲族的主力就在手中,集合宛丘与成纪共十八万人马,柏皇有打这一仗的信心。

        收回“地图”,柏皇传令全军,改变路线直接穿越山林,用走直线的方式直扑向“鹿”,作为华羲族集团军总司令,他要比所有人率先抵达集结地。

        这种方法过于简单,因为直线距离最短,但保不齐会遇上山脉什么的,这爬上下山可是极为费力而且消耗极大的,不一定比在平地上绕着走速度快。

        也幸好这上古时期的河南地界是中土平原,不至于遇上太高的山,所以柏皇部的行军效率并不低下。

        但胖子这边就走的有点过分的慢了。

        十二万大军是怎样的规模?当今多少小乡镇恐怕也没这么多人口,简直就是首尾互相见不着的漫长“人线”!

        而且要保证十二万人每天的吃食,后方押运粮草的黄牛队足足有几百头,黄牛走的慢,大军就走的慢。

        也就只有宛丘大军这么安逸还自带补给。

        这救兵如救火,明明就靠走速度就慢,还带着粮草辎重行军,这就是胖子傻了吧唧的主意,关键是不论伏羲还是小朱襄都同意了。

        毕竟没有战斗经历的小朱襄情有可原,而这一走起来才发现不对!

        其实自从离开宛丘后,在夜间休息时所有兵士也都知道了原来是北邦出事了,这还了得!

        哪个不开眼的胆敢冒犯华羲族天威?这是找死啊?

        一个个同仇敌忾,义愤填膺!

        恨不得这就出现在夏邑,将北夷杀他个片甲不留!

        结果在缓慢的行军节奏中,这士气被早早的高高提起,又不能轻轻放下,十几天被消耗的各个情绪低沉。

        一边想着北邦可能已经发生浩劫,另一边却无法提升行军速度,士兵们的抱怨情绪与日俱增。

        早早发现这不妙的情绪在军队中蔓延,小朱襄给胖子提了醒,但胖子哪能有什么办法?

        看着前后望不到头的大军队伍,只能这样走啊。

        最后小朱襄觉得再不处理兵士们的情绪恐怕会引发难以预料的结果,强命大军停下脚步聚拢起来,他必须给大军做一次“心理按摩”。

        胖子震惊的看着小朱襄决定放弃黄牛队,分离出十几名兵士殿后跟随看管。

        而按照旧习,命令所有兵士只携带干粮在身,每个人只分配十天左右的粟米,那些肉什么的有命吃再说了。

        整个大军瞬间轻兵简行,速度一下就提起来了!

        世界有一种神秘力量就是这么奇怪,好事儿都赶一块儿了!

        柏皇派来寻找的亲信也追到了宛丘大军,快马来到胖子和小朱襄兄弟面前,准确的传达了军令。

        被夺了统帅权利的胖子并没有生气,反而暗自舒了一口气。

        虽然自己参与过战斗,也立下了一些战功,但毕竟自己从未真正杀过人。

        这打仗是会死人的,能够把军权交给柏皇当然好了。

        而且自己那些所谓的指挥技能都是在我的瞎教下演训的,在演武场上耀武扬威还行,真正要指挥这千军万马去实战,胖子实在没有这个自信。

        不过胖子也是想多了,柏皇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有他需要做的工作,这统领宛丘大军的责任还是在你胖子身上,哪能就甩手不干了?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这就要开戏!

        在柏皇的指挥下六万成纪人马散而不乱,在急行军和休息的有效结合下,十天刚刚出头,就已经抵达了“鹿”这个小部落所在。

        “鹿”,顾名思义这个地方肯定经常看能到有“鹿”的存在。

        这处小部落如果不是被共工在巡游天下时发现,并记录在《山海》上,还以“鹿”命名,恐怕凭谁也难在人烟稀少的上古大地上准确的找到他们。

        被共工的华羲族文明传播并影响后,“鹿”部的建设还是蛮先进的,虽然人口不多,但也是顺服于华羲族的从属。

        咱们看起来可能觉得人家一个小部落很小,那是因为宛丘过于大了,大的过分了!

        特别是以上古视角来看,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存在。

        若是在我刚来到成纪的时代,“鹿”部绝对是隐居在上古中原大地中的大族,有好几百人呢!

        每天部落的人都过着安稳又幸福的宁静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耕地抓抓鱼,逍遥又自在,一派置身事外超然存在的“桃花源”状态。

        今天突然出现在村寨面前的好几万人马着着实实把“鹿”民们差点没吓死!

        还骑在马上的柏皇虽然在多日的风餐露宿下显得有点憔悴,但那身白虎皮依旧耀眼!

        加上队形整齐的六万大军,不需要做出任何动作就已经把空气弥漫的充满了压迫感!

        这边从村寨中急匆匆赶来的一名三十岁上下的农人,应该是“鹿”部的首领,在族人的簇拥中来到柏皇的马前,一个劲的求饶。

        眼见他误会了自己,急忙翻身下马试图安抚对方。

        但这些族人虽然对着自己不断点头,眼神却在身后的大军身上瞄来瞄去。

        根本没有听自己解释,不得已把首领脑袋扶住看着自己的眼睛,才清楚的告知了对方自己不是来搞侵略的。

        你说不是来侵略的,人家就能信?你谁啊,脸上写了“我是好人”的字吗?

        “鹿”人哪里见过如此数量的人群,而且全是当兵的!

        印象里自己最多的一次接待也不过是过千人的共工巡游队,那都已经足够震撼他们了。

        掏出简化版的《山海》,柏皇询问这名首领确认此处就是“鹿”,得到回应后才放下心来,没有走错地方。

        虽然一再推辞,但受到惊吓的“鹿”部还是给柏皇大军送来了吃食,对于他们几百民众来说已经很“巨量”的物资,在几万大军面前简直微不足道。

        而受柏皇严命的兵士们,也都拒绝了他们的盛情,只是简单的吃着随身携带的干粮,即便有不多的肉,也是派去狩猎的兵士带回来的。

        这一众大军就在村外驻扎了下来,耐心等候其他王军的到来。

        一连两三天“鹿”部的族人发现柏皇大军确实没有给自己带来困扰,而且一直友好相待,逐渐放下防备,首领鼓起勇气邀请柏皇到自己的大屋去做客。

        鹿部的村寨建设布局很合理,道路和屋子的配合很融洽,容积率很低,村寨内显得很宽敞。

        只是周围的“墙”还是以前那种木枝栅栏,很简朴的把整个村落围了起来。

        首领的大屋很像以前成纪的华胥夫人住屋,一直在成纪生活的柏皇感到非常亲切,这就问出了原来整个“鹿”的建设都有共工指导的原因。

        哈哈大笑间柏皇向这名首领说出自己就是来自成纪,是华羲族下相,而共工是上相,是一起成长起来的挚友。

        直到这时首领才真正放下心来,不断念叨着共工的好,并且震惊于华羲族军事如此强大。

        就在柏皇在大屋内和鹿族领袖们谈笑风生把酒言欢之际,就有人来报。

        跟随首领们一起又来到村外,这回鹿人们的眼睛都要鼓出来了!

        东王葛天部七万四千大军到了!

        前几天柏皇六万大军就已经算是给鹿族人开了眼了,如今这乌乌泱泱万举蓝色鱼纹大旗浩浩荡荡!给鹿村外站出好几里地去。

        这就看着柏皇出过去跟葛天打招呼,两路大军合在一起攀肩相谈,白蓝交错的万千身影都给鹿族人看出幻觉了,不敢相信这天底下竟会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存在!

        过去从对共工的认识里,模模糊糊的华羲族盛世印象只是一种不清晰的想像,而眼前这足以吞噬天地的“力量”已经超出他们所能达到的想像了。

        被刚抵达“鹿”时就向四面八方派出的引接传令兵迎候到,东王葛天部率先与柏皇实现了会师。

        等候鹿人的是一个接一个的震惊,这种印象估计一辈子都忘不了,而且还会成为不断添油加醋的神话,远远流传下去。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已经长成风姿错约的青年,西王昆连八万一千人;时任下城封王的以昊氏七万五千人;陆续到来。

        已经看麻痹了的鹿人每天都麻木的在万众大军的注视下各忙各活,这规模实在害怕首领也不再邀请这些大神来做客了。

        本以为这就算完了,姗姗来迟的胖子十二万宛丘大军终于横空出现!

        豪么,首领惊吓过度当场晕死过去。

        我努力写,希望你们喜欢。

        【作者题外话】:感激投票,我很珍惜。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74770643/5794869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