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戏里人生 > 第61章 跑码头

第61章 跑码头


上周六大连京剧院没有安排例行的宏济演出,因为全院出动,去上海了。周末两天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连上三场大戏:《九江口》、《吕布与貂蝉》、《风雨杏黄旗》,这等规模的赴沪演出,据说,已经近二十年没有过了。

        早年间这样的赴外地演出,通常叫个比较通俗的名字:跑码头。上海这个京剧码头是什么地位呢,如齐如山先生所述:“到上海□□了,才算真红!”全国的京剧演员,都以到上海跑码头为艺术生涯中的大事要事,梅兰芳、马连良、言菊朋、金少山……其实都是先在上海□□了才在全国成名。

        想当年马连良第一次到上海挂牌时,才二十二岁,上海天蟾舞台邀他为当红名旦荀慧生配戏,出价不到时价的二分之一。马连良求教于师父叶春善,叶先生云:艺术第一,隐忍为佳。一旦名号打响,再抬价码不迟。——结果呢,果然如叶先生所料,马连良在上海一炮打响,红遍上海滩,顺势红回北京,身价倍增,以后上海方面争相邀请,包银数倍于时价。

        当时的艺人勤于跑码头,主要还是因为生计所需吧。纵使繁华如北京,范围到底有限,那么多角儿挤在一起,再多的堂会也不够吃。赴外地跑跑码头,开辟新的演出空间新的观众群体,增添新生计也增添了新活力。上海位居南北要冲,中外文化汇聚交融之地,观众眼界广,欣赏口味高,对京剧的接受度强,影响力大,顺理成章成为京剧发展的重地、福地、旺地。

        如今时代不同了,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跑码头这回事,也早已今非昔比。媒介发达,市场缩水,院团经营方式转变,在这种情况下,跑码头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为了赚钱,更多地是为了交流和传承;不同城市之间互访演出,成为促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宝贵纽带。说起来如今真正具备条件到外地跑码头的京剧院团,也数不出几个了呢,没有一定的实力、底气,不拥有几出独特的有影响的代表剧目,还真捡不起这个活儿。

        大连京剧院此次赴沪,在剧目选择上可谓煞费苦心。第一出《九江口》,袁世海先生代表作,杨赤院长蒙恩师亲授,历经多年打磨,在这出戏上的造诣,可谓当今第一人。将这出大戏传承发扬,让更多观众欣赏到袁派艺术之精之美,相信也是袁先生的毕生心愿吧。第二出《风雨杏黄旗》,那是杨赤院长和大连京剧院的看家戏之一,优秀的新编京剧作品,代表着当代袁派艺术与大连京剧的发展水平。第三出《吕布与貂蝉》,特邀宋锋老师艺术指导,大连京剧院岳峰等多位优秀青年演员担纲主演,展示的是新一代大连京剧人的风貌与实力。

        三出大戏,各有侧重,风格多样,份量十足。相信一定能为沪上观众带来惊喜,实现传承、交流之初衷,同时对大连京剧院本身,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锻炼。

        所以这周咱大连本地戏迷没戏可看了,实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希望大连院这码头继续跑下去,跑遍全国,跑遍世界,家乡戏迷愿为你们摇旗呐喊,祝各大码头顺风顺水,常演常新。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46094379/5744320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