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匪觅良缘 > 第27章 行程忙险被埋

第27章 行程忙险被埋


良音答应了要帮耿玉正备礼,婚宴的礼物倒好说,不知道那三个侄儿都是什么年纪,良音不好担心选错了生辰里,再者还要取耿府的几个珍本。于是良音打算在休沐的时候,借送知安谢礼的机会,去耿府一趟。

        本就不好在晦日和朔日去别家打扰,又正逢这两日都是大雨,良音在家歇到初二才出门。

        初二,将过辰时,良音就吩咐松齐备马车,和阿菱一起带着那套文房四宝出发去耿府。

        松齐向来是个机灵的,知道取了马车上齐家的铁牌再上路,还选了人少的道儿走。

        良音让松齐把马车停在耿府的侧门。或许是因为门房见过良音,没有通传就直接将良音她们带了进去。

        耿府有两道门,再过一道门才算是进了耿府。一进耿府,良音最大的感受就是安静。不像别的官员宅邸,院子里有一堆下人来来回回,耿府难见下人的踪影,可庭院里的每一处都有精心照顾的痕迹。

        良音好奇地问起府里地下人。

        “大人不喜欢看院子里到处是人,所以没活儿的时候,院子里就是没人的。”门房解释道。

        门房领着良音来到了耿府后院的荷花池旁。耿府的荷花池修的十分有趣,是一大一小两个池子挨在一块儿,像个宝葫芦。不仅如此,在葫芦腰处还倚着座假山修了个湖心亭。

        “我家大人不出门的时候,就会在这亭子里下棋。”门房将良音领到了通向湖心亭的石桥边,“姑娘,请自便。”

        这就可以自便了?原以为耿府这样的世家规矩繁琐,没想到比良音去过的任何一个宅邸都随意。

        阿菱把装着文房四宝的木盒交给良音,自己在石桥边守着。

        良音抱着木盒走近亭子,惊讶地发现那假山竟有流水:小莲花池中的水经由假山,流向亭子里刻出的“川”字水渠内,又流向大荷花池内。取“川流不息”之意。

        水渠的一旁铺着几张坐席,耿玉正跪坐最外侧的席上,支着一张金楸木棋盘在自奕。

        听到动静,耿玉正停下了手里的棋。

        “给你带喜礼来了!”良音轻晃手里的木盒。

        “不过举手之劳,倒让秦大姑娘破费了。”耿玉正收下东西放到一旁,又示意良音坐下。

        良音与耿玉正相对而坐,说了自己的来意。

        耿玉正少见的露出了为难地表情,片刻才道:“多大?应当有一个是十岁大,其他的……”

        “嗯?”良音满是疑惑,“阿策不是因为记着这些,才要准备贺礼吗?”

        “并非如此。我只是尽掌家之职罢了。”耿玉正一边收着棋子,一边说道,“耿家因有不许纳妾的祖训,所以子孙没有嫡庶之别;于是定下规矩,代代由长房一支掌家。我恰巧是长房的独孙,这几年祖父不在京城,京中的人情来往便由我出面。”

        良音不知道是该为耿玉正“小小年纪”代族长之责而惊讶,还是更应该为他当族长当得这么容易而惊讶。

        良音无奈叹气:“那阿策府中还有人知道这些事吗?”

        “长吟。”耿玉正朝亭子外头叫了一声。

        “在。”长吟突然凭空出现在荷花池上,足下一踏水面便飞身进了湖心亭里。

        看不出来长吟一副书童的斯文模样,竟有这样的功夫。良音对长吟刮目相看了。

        耿玉正叫来长吟,问起了老管家离开前的事。

        “齐四姑娘,这是常伯临走时留下的单子。”长吟递给良音一个折子。

        良音打开仔细瞧了,上头细细写着这两个月耿家都有哪些族亲有喜事,且各是什么样的情况。

        良音找到对应的信息记下:“给两位堂姐,各选一把上好的楠木梳……大侄子喜练武?那就选把□□给他……两个孩子都是一岁大,送过金锁?那就送金镯!”

        “都写得这样细了,怎么不提前备下……”良音喃喃道。

        耿玉正好像什么也没听着,只叫长吟去拿要借给良音的书。

        “齐四姑娘收过最合心意的礼物是什么?”耿玉正突然开口问道。

        良音想了想:“有心意的东西都合我心意。比如我哥送我的金锁呀,外祖母送我的镶金匕首呀,还有母亲留给我的金汤圆啊……”

        “都是金子?”耿玉正一下子就抓到了重点。

        “啊……巧合!那些礼物带着他们希望我平安、懂得保护自己、永远有陪伴的心意。”良音煞有介事。

        长吟不一会儿就取回了书。

        “韦家那本我替你借来了。”

        “太好了!阿策你真是我见过最好的人!”良音本打算今天能凑多少本就送去翰林院多少本,没想到,还能这么凑齐了。

        耿玉正看着良音兴奋的样子也跟着扬起了唇角。

        从耿家拿了书,良音让直接坐马车赶去宫门,要在午时前进宫,把找齐的珍本送给良景。

        皇宫虽允许家眷探望留宫办差的官员,但却不许家眷带闲杂人,所以这次只有良音一人能进宫。良音递上通行帖,等守卫查过随身带着的东西后,就跟着宫人进了宫门。

        这是良音第一次到皇宫,心里对皇宫十分好奇,可又不能四处张望,只好用余光去瞥沿路的景物。

        良音跟着宫人走了许久才到翰林院的侧院——此处离书阁最近,方便良景他们办差。

        宫人叩了几下门,没等回话就直接打开了屋子。此时,屋里的五六人正埋头誊着资料,就连门口有了动静也不搭理。

        宫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个场景,自行拜了礼告退。

        “哥哥!”良景走到东南角的长桌旁。

        “你怎么来了?”听到良音的声音,良景这才停了笔。

        “我把你要找的书给你送过来。”良音露出怀里齐齐整整的油纸包。

        “岑夫子那里有这么多?”良景接过良音怀里的东西惊讶道。

        良音摇摇头道:“岑夫子那里只有两本,剩下的是秦家、韦家和耿家拿的。”

        “耿家?耿太傅?”

        “嗯。耿太傅来秦家学堂代课,我想这他这样有学问的人定读过不少书,就问了问他。托他的福,全找到了。”良音一副等夸的模样。

        良景想起自己在宫里听到的风声,皱着眉头压低声音问道:“那个和耿太傅亲近的齐家姑娘是你?”

        “怎么宫里也有这些胡话!”良音真是受够了。

        “你先说说有没有这回事!”良景神色严肃。

        “没有!”良音选择了麻烦最少的答案。

        “哎呀哥哥!你放着珍本不管,说那些有的没的做什么!”良音拍拍良景手里的一摞书。

        “珍本?”有人抬起头来,“珍本找到了?”

        说话间,屋子里其他的官员也都围了过来,小心翼翼地拿起良景手里的书。

        “快快!叫两个随侍来誊抄!叫他们对这些宝贝可小心些,尽快抄完还给人家!”穿红袍的官员带头说道。

        这下屋子里热闹了起来,被这么一打岔,良景也没有再追问良音。

        头一次进官员办差的地方,良音十分好奇,用眼神四处打量着。

        “怎么会有画像?”良音指着屋子西南角挂的一墙画。

        “那些是要选出来送去历代帝王庙的。”良景答道。

        翰林院在修前朝史,翻出来的这些定是前朝的皇帝;前朝的皇帝还没有挂上画像的,也就只有最后的炀帝了。

        “奇怪,御用的画师怎么画出了两个样子。”那些画虽大多看得出来是一个人,但也有两三张模样迥异的。

        良景从书堆里抬头看了一眼良音所说的画像:“那是代王。”

        “代王也算吗?”良音好奇问道。

        “阁里正讨论呢。”良景重新将自己埋进了书堆里。

        代王是前朝静王爷,也是炀帝的亲哥哥。

        在前朝风雨飘摇之际,炀帝借口养病带着嫔妃去行宫逍遥了三月有余,将国事全都丢给了自己的亲哥哥静王爷处理。炀帝从行宫回来后,又下了道玩笑般的旨意,说什么因静王爷处理国事兢兢业业,对静王爷加封“代王”称号、平分帝座以示嘉奖。静王爷哪敢接旨……

        静王爷虽未与炀帝平分帝座,却与炀帝一同殉国,一些文官感念静王爷代理国事时的明君之风,将他以君主身份记录,以代王相称。

        在那三个多月的事件里,代王确确实实整肃了朝纲,即使这样,前朝的倾颓之势也是无力回天。

        良音一会儿看看代王的画像,一会儿看看炀帝的画像,心中有难以言说的熟悉之感。

        这时宫人进来送膳食。良音想起松齐和阿菱还在宫门外,不好再耽搁,同良景和屋子里的大人们告了退,就跟着宫人出了宫门。

        出宫后,良音直接回了齐府,薇凤园里青萝已经备好了饭食。

        “姑娘,方才秦大姑娘身边的云梅来了,说秦大姑娘想邀您明日一起去城外的护国寺上香。”青萝一边布菜一边传话。

        “上香?”良音除了给关二爷上过香还没拜过什么佛呢。

        “庙会!”阿菱突然插上一句。

        护国寺每年端阳节都办庙会,算着时间正好是明日开始到端阳节后的第二日。

        “那咱们就一起去吧!定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良音拍板——去庙会玩玩才是正事儿。

        歇了两天后,良音的行程排得极满,用过饭又要出门,好把替耿家准备的礼物买回来。

        去护国寺的路程有些远,早上要及时出发才好,良音和知安定下两人在城门口汇合,免得多耽搁一趟工夫。

        松齐回了家,良音用府上的车夫,只带着青萝和阿菱出门。

        秦家的马车早一步到了城门口,知安这回用了两辆马车,其中一辆还是双头马车。

        知安招呼良音换到双头马车上与她同乘:“母亲说让我用家里的大马车,好和你一同坐下。”

        “怎么带这么多人?”良音带着青萝和阿菱坐上秦家的马车问道。

        “京中女眷只要是出城都要带上小厮的,所以会备一辆下人马车。”知安解释道。

        良音三人都上了秦家的马车,齐家的马车就多了出来,良音让车夫掉头回家。调整好了马车,一行人就出城了。

        “……过了端阳,日子就该定下了。”知安说的是自己和韦三公子的婚事。

        “噢?怪不得要去上香。原来是有事求神~”良音笑道。

        “别笑我了,”知安红着脸低下头,“我原也没想这些事,后来听于妈妈提了一嘴护国寺的香灵验,想着拜拜也无妨……再说了不上香也可以和你一同看看庙会啊……”

        “好好好!你说什么我都行~”

        一路上良音和知安在马车里东拉西扯地聊着。

        “哎呦。”

        马车突然一晃,良音和知安都磕到了头。

        “姑娘们,对不住。下过雨,马打滑了一脚。”车夫在外头喊着。

        良音打开小窗的车帘:马车已经走到了汝峰山的山谷间,因为下过两日的雨,山谷地势地,到现在地上都有一些积水。

        “吁!吁!吁!”

        “不好了,前头惊马了!咱们得停车!”

        突然传来马蹄狂奔的声音,良音刚探出头,就听到车夫一边拉马一边大喊。前头是秦家的小马车在开路。

        急停不能探头,良音从车窗缩回脑袋。那一瞬间,良音瞥到路边躲着两个熟悉的身影——那是熊寨的旧人!

        山匪在这里埋伏,一定有问题!良音正这么想着,座下马车速度不降反升!

        “快停车!”良音朝车夫喊道!

        “停不住了!”双头马车不好控制,车夫也害怕地喊了起来。

        马车越跑越快,车里的几个人都被晃得跌坐在地!

        “不行!我们跳出去!”从车前跳下可能会卡进马车车轮,良音开始用力拉扯车厢正中的座椅——为了在不拉人的时候方便装货,这样的大车厢都设计了车尾门,拉开座椅就能看到开门的木栓!

        阿菱见状凑过来一起拉,两人终于拉开了座椅,打开了车尾门。整个过程不过几息的时间!

        “把手撑在身体前面!侧着伏低滚下,脖颈用力稳住头!”良音大声喊着,“阿菱你先跳!知安你们看好!”

        看着阿菱跳下去滚了十多圈还不停,知安和云梅已经吓坏了:“马会停住的!我跳不了!”

        “不只是惊马!”良音没时间解释,拉过车上的坐垫给知安和云梅挡在胸口,“快跳!”

        “快跳!”见两人不动,良音大吼!

        知安和云梅一闭眼也跳了下去!

        “青萝!跳!”

        此时马车前有闷闷的轰隆声。

        青萝刚跳下,一颗飞石划上良音的脸,良音立刻跳车!

        良音跳下车后每次滚动都用上全力,好将自己贴向地面,让自己早点停下!

        就这样三四圈后,良音用手抠向地面,沙石的棱角拉扯着良音的手掌……良音终于停下来了……

        良音没来得及抬起头,耳旁就出现一声巨响。

        ——马车被埋进了山石堆里!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42610391/5610678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