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探华夏之太古见 > 第三十一章 西路事变

第三十一章 西路事变


话说昆连氏这个宗族姓氏不知道和后世的昆仑山脉(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昆仑山脉被中华民族文化史誉为“万山之祖”)有没有联系暂且不表。

        就说其所统领受封的西部领地,蛮夷更多也更强大的所在。

        对比粟陆镇守的北部,一方面有黄河作为天险可以断阻蛮夷以大部队方式来袭;

        同时与宛丘相隔并不算特别远,除自己兵力充足外,还可以有总部支持。

        但西部这边却凶险多了,除了有几列长山略有屏障外,一旦进入平原那可是一马平川。

        说一个地名大家就知道连通哪里了,“秦岭”!

        这可是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如果还不清楚,“秦”您就不可能不知道了吧?

        没错,但也有区别,后来的秦朝人是从东往西迁移过来替周天子守西部门户的,所以是东夷和西戎的融合,也是华夏血脉。

        这就说明上古时期本地的原始部落也是不少的,而且因为地理环境比较艰苦,物资的获取相较困难,因此民风彪悍,尚武至极。

        这也是为什么西部封地在分封中土地面积最大,人口也最多的原因。

        目的就是替伏羲管理好这一大片空旷的地域,防止蛮夷日渐昌盛,平日里可以讨袭邀顺,也可以为王都做前哨站。

        西城的面积仅次于宛丘,当然说是仅次是和其他封地相比。

        宛丘作为伏羲王族所在之地城邦面积比其他的大的多了去了,但西城的城墙却是最高的,比宛丘还高。

        这也是当然的,甘陕之地你随便找个小山包都比河南中原地带的平原丘陵高多了。

        而且在分封后这两三年的战斗中西城自己总结了独特的经验,就是建哨塔。

        因为地不是绝对平的啊,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有敌人来了一眼望去就看见了。

        西城这个地方山脉连绵不断,你能看见山上山坡,你看不见后坡啊,要是埋伏了大队人马深夜才进攻,那可能就来不及了。

        所以你看古人多聪明,西城人按自己独特的地理情况,依着山脊在上面建设一座座可以容纳至少十几人的石制哨塔,绵延开去至少几公里。

        三百六十度无论山上还是山下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哨塔上有浸满了油的木材堆,随时点着,给守城大部队留有充足战备时间。

        列位想想,这独特的哨塔,这时候独立展开,这要是未来谁改良改良再加上石道,不就是长城吗?

        大庭除了观摩了西城的军事力量,研判战斗能力外,没有对军种提出更多建议。

        毕竟要确保都城的军事能力是最强大的,这是王族的私心。

        毕竟当时的人在几千年的生存斗争中已经知道人心隔肚皮了。

        所以西城和其他诸侯一样延续的是“石斧、木剑、长矛、长戟、短弓、长箭”的“短中长”三类兵种,而没有其他加强的新兵种。

        虽然自己有私心,希望西城军力再强一些,但不能乱了规矩所以大庭并没有多嘴。

        西城的兵有项独特的要求,就是每天一早都要向高山跪拜,这是当地一名执掌兵印的龙官提出的政策。

        一方面代表着西城的军魂是“不动如山,动若雷霆!”另一方面则是纯粹对山的崇拜。

        毕竟山高险恶,充满神秘。

        你看这古人啥都崇拜,只要整不明白的都崇拜,连山在那么早的时期就已经得到人类的礼赞了。

        但对城墙的建筑大庭在对哨所观摩后有了新的建议——

        就是除了当前主城四角的防城哨塔外,将其与城墙调整为“齿”状,以便士兵面对八方来敌可以依“齿”乱箭齐发。

        这个建议是很先进的,或许后世的城墙参照就是由此而起。

        “居龙氏”的建议当然接纳,于是大庭就有了留下来多待些日子的借口,好让自己的计划有机会实施。

        在外游历了多年后共工终于带着自己的团队回来了!

        为伏羲和“华羲族”奔波辛苦了几十万平方公里,共工所贡献的成就远远不止他将“华羲族”的恩威远扬。

        替伏羲亲力亲为治理八方万民,更是为大大小小近千个部族数十万人带去了先进的民生技术。

        如果不是小朱襄在最近才弄出初具系统的医药知识,那么共工所传递的文明将更为众多。

        但,最重大的贡献是,共工以自己的脚为尺,给伏羲量回了山河地理图——《山海经》。

        这个时候还不叫《山海经》啊!

        那是经过漫长历史地理知识不断增长过程中,由无数后人填充完善之后才流传出来的名字。

        当时掏出这张拼起来约二十多平方米的大图时,就是个最原始的手绘地图。

        文字记录很少,基本标注的是地名和村落名以及最独特的特产或景观,还有最重要的河流湖泊等水资源。

        而且当时也没有测绘工具更没有卫星,都是走到哪个高处,凭眼睛远眺勾勒出不精准的线条。

        但这东西已经足够让伏羲惊喜让我震惊!

        共工对它的称谓只是《山海》没有《经》。

        毕竟只是一幅图还没有到后面那么神奇,记录到非常完整写实性极强被后世所尊崇时,才会加上最尊贵的《经》字做书名。

        山、海代表什么呢?山就是山,这不废话吗?但此海非彼“海”。

        就算花了两三年走了几十万平方公里,也就是在以分封为界的区域内画了个大圈,远远没走到海边。

        估计除了沿海一带的部落现在的人都不知道海为何物呢。这个时候共工所说的海是大家共所认为的湖泊。

        能够明确且第一次的实眼看到自己的“国土”面积,那种欣喜若狂和幸福感不作为帝王无法想象和体会!

        只一声“上相!”伏羲拉着已经黝黑嶙峋的共工手便已经泣不成声,君臣二人相跪而嚎啕,在场之人无不动情落泪。

        第一号王昭:建山海宫专陈族之重宝《山海》,全族凡识字者均须观瞻,定春夏秋冬四季初日祭。

        第二号王昭:自王伏羲始,凡是华羲族王者必须游历领地,恩泽四海。

        第三号王昭:虽不受封领地,但与王从今往后兄弟相称,万事不避!

        这是共工应得的!顿时王宫内欢声不断,掌声四起!

        胖子看我也高声叫好不明所以一副画的这么差的图有什么好庆祝的。

        是啊,对他这个家伙来说心思才不在这呢,要不是舍不得高高在上的军官地位早就跑去圈所了。

        也是万幸,马是群居动物,小黑马独自在外待了两天估计吃了点苦,又没有同伴很孤独。

        马认识道啊,哒哒的又自己跑回来找亲人了。

        得知马自己又跑回来了所有人也都很吃惊,头一次见到跑掉了还会自己回来的动物。

        而且是得到伏羲亲口下达的养马驯马命令,胖子兵也懒得管了,交给各队队长自己天天就围着马圈转,连找老婆都不在优先项了。

        通过多日观察,大庭确定中官姬享是个忠诚之人。

        新王虽小对政务并不熟悉,将主要精力放在听取各龙官的授课上,而把政事交由姬享全权负责。

        发现姬享是个非常有才干也有德行的人后并没有让大庭满意,相反有些失望。

        原本想制造君臣不合而最终控制年幼西王的打算落了空。

        但,大庭毕竟非等闲之辈,另一个空子进入到自己眼中。

        “丙乙。”大庭和这名十七八岁的少年并肩而行,亲切的叫着他的名字。

        一同看着演武场内兵士们操演阵法,踱着步子大庭有一搭没一搭想要引入正题。

        “时年戊夷几何?(今年打了几场仗呢?)”

        见钦差(未免有好事者挑骨头说那个时候哪有钦差一说,多一句,这就是为方便大家懂,多咱见我写的对话里人家称呼钦差了?)居龙氏问自己,少年偏头想了想,“十廿有之。(十几二十次应该有吧。)”

        作为西城最高统帅“降龙氏”,自己一年打了多少次仗都没个确数,大庭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反感,反而接着问,“殁戎几何?(我们死了多少兵士呢?)”

        “弗晰。(不知道。)”这丙乙倒还爽快,丝毫不以为意,还加了句“却及万可。(能差不多确保有万余兵士就行了。)”

        好家伙,大庭心想,你这三军统帅当的好啊,一问三不知?

        自己的兵具体有多少都不知道,这也能打胜仗吗?带着疑问就问了出来,“掟落几何?(输赢多少呢?)”

        “及城落,百战余,唯落有三。(从来到这开始算,大小战斗不下百场,只输了一些。)”

        没错,这里的三不是确数而是指代输了一些。

        话都说到这了丙乙还手扶箭柄摇头晃脑的看着演武场里,丝毫没发现再怎么掩饰不免流露出鄙视的大庭。

        “戎繁且驱?(战斗这么频繁,你指挥的过来吗?)”

        “时龙官扶。(很多时候龙官们会帮忙协战。)”

        “边戎壮?(谁带领的最好呢?)”

        “当中官享。(当然是中官姬享了。)”说到这丙乙转过头还对着大庭傻笑了一下。

        大庭目向前方心里大概有了数。

        这个丙乙多半战力平平,而且还让华羲族儿女受了不少本不该受的伤害,要不是其他龙官忠心耿耿鼎力相助,这西城恐怕在就危险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问到这里,大庭对自己能保持着耐心陪这二百五半天很感激自己,机会出现了。

        “享驭戊何?(姬享指挥军队怎么样?)”

        “中官探掟,轻!(姬享本事大着呢,打仗随随便便都能赢。)”不知好歹的丙乙。

        要的就是这个!

        大庭停下脚步面色沉水,将头往丙乙脸旁轻伸:

        “享驭戊神,劳拜汝何?(姬享如果逢战必胜,驭兵如神,那国家还留着你干什么?)”

        “火锅!”

        跟我一眼看到架在火上的大盆时一样,胖子几乎眼泪都要出来了!

        其实这也是共工带给伏羲的另一个惊喜。

        和我们几人一同盘腿围坐在大盆的还有一名身着异服的人,和我们不管是穿麻穿纱或是皮袄不同,这个人的着装显得很复杂。

        贴身露出袖口的是一件并不宽松的长袖上衣,却在长袖上衣外又套了一个近似无领t恤的衣服。

        还不算完,一件像后期朝代汉人着装的长领大衫,斜向左交掩,用腰带砸住。

        下身完全没穿东西,砸住腰部的长衫下摆如同长裙一样搭在小腿上。

        光着脚,从脚趾间到脚后跟是早已硬硬的茧皮,头上戴了个圆形的帽圈,箍住的头发上胡乱插着两枝树枝打了个叉型。

        你小子穿的挺别致啊。

        由于他是共工带回来的,比我们先在大屋坐下,于是坐在对面我试着从长裙摆看到里面去,但好在看不到不至于影响食欲。

        在浓汤加热过程中,通过共工对大家的介绍,了解到是他去到西城那边时偶遇的来自更西地方的异族。

        双方都是出远门,都带着超大队的人马和物资,以至于初遇之时都以为是来找自己麻烦的。

        剑拔弩张之际幸好共工是带着将华羲族恩泽四方的目的,一番沟通才避免了道兵相见。

        说到这里共工和异族人都哈哈笑了起来。

        随着一碗碗牛羊鸡的杂碎端进来摆在“锅”前,了解到面前的异族人只是大队的头领。

        他几百众的队伍要么分别在聚餐处吃东西,要么被族人邀请去家里做客了。

        与胖子吸吸呼呼只管盯着锅拿“箸”涮吃食不同,我非常惊讶他嘴里的发音有些熟悉的味道!

        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韵味明显可以感受到,尤其是锅里翻腾着自来到这后第一次看到的花椒!

        先说别觉得怎么吃下水呢?

        你现在是过得不错了,要不要问问三年自然灾害时父辈们呢?抓住麻雀毛都不拔活着就扔嘴里嚼!

        刷牙闻着香全都咽了!树皮草根都是饭!

        而且何况那是上古时代,食物多宝贵,没今天那么浪费和穷讲究。

        今天吃杂碎的多了去了,只要做的好,好吃又管饱,也不见得比肉不健康。

        吃肉的不讲究还有猪肉绦虫呢!会死人的!

        切!

        “蜀人?”

        大家都眨巴着眼睛看我用筷子指着异族人。

        像是没明白似的对面的小个子摇摇头把我发明的咸酱汁往油碗里搅了搅。

        “川?四川?巴蜀?成都?”

        这一连串的四川发音让胖子都停下动作看着我,依旧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我只好低下声音略微失望的问,“汝者边?(你是哪里人呢?)”

        这回听明白了,小个子就着袖口不讲究的擦了擦嘴,边嚼边对我笑着,“墩。”

        脑子里没这个地名,觉着可能自己猜错了。

        毕竟在自己那个时代西南官话很多地方都很像,区域也跨的很大。

        就这样吃着喝着等到小个子开始像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连续出现的“宝墩”发音模糊的唤起了大脑记忆。

        挖槽!他是用四川口音发的“宝墩”!

        必须得调整好大脑,已经习惯现有语音体系好对应脑子里出现的匹配文字,重新调整为四川发音有难度。

        说还好,听就难了。

        列位有两湖西南的朋友可以试着用本地发音来说,如果不是知道字基本上是很难了解意思的。

        “咩多时及行(hang)开山?(你们用了多久才走出山呢?)”和这边的表达略有不同,我加了点四川语言习惯。

        似乎对我的发音大为惊讶,小个子盯着我的眼睛没回答我却直接问我,“汝共墩行出?你也是从宝墩来的?”

        当然不能直接说是,人家那根本就没有我的存在;

        但我也不想说不是,因为那里已经离成都很近了。

        琢磨琢磨我尝试着说,“雒(luo)。”

        原本想着可能差的年代有点远,却没想到小个子眼睛里放出了光,挺起身子用筷子点了一下我,“汝雒(lào)者?(你是雒人?)”

        听他纠正我的发音才想起来,雒这个字同“洛和落”,今天很多地方的人说落下,依然发音是lào下。

        意外发现老乡的小个子非要挪到我身边来坐下,与我用乡音聊了起来。

        真没想到“三星堆”救了我,虽然这个时候三星堆还根本没存在还在遥远的未来等着建造呢。

        但在秦统六国前为了扩充实力增加人口,灭巴蜀将今天的“广汉”设立为“雒县”。

        原本想着秦代离现在还几千年呢,却没想到“雒”这个发音竟然如此久远!

        不过或许也情有可原,因为广汉毗邻“雒水”,得名“雒县”也是源自于此。

        而相传伏羲的小女儿宓妃就是掉在“洛水”里淹死的,所以一直广汉被称为“雒”是非常长久的传承吧。

        虽然面前的火锅比起今天差远了,缺乏香油、香菜等调味品以及单调的火锅底料让味道显得差强人意。

        但这毕竟是吃过现代火锅的我才有的记忆,你看那个胖子包括伏羲众人吃的不亦乐乎。

        穿的过多的小个子谈笑中已经扒开上衣露出胸膛来,特别是胖子,嘴是真快,嚼的速度以光速计还吧唧嘴。

        就算听我介绍说是四川老乡都已经不在意了,举起筷子做个示意就接着烫!

        但凡我在场胖子就懒得动脑子只等我翻译,川人虽然奇怪但气氛热烈倒也没觉得怎么样,只是觉得胖子自视甚高。哈哈哈!

        好奇这上古时代火锅怎么会有辣味,辣椒不是明代才传进中国吗?

        见我好奇,小个子在锅里霍羅着找,举起来给我看,“萸”“椒”“姜”“芥”。

        我认识花椒和姜,但对另外两个不认识,不过凭借发音我能猜到“萸”是“茱萸”。

        没错,就是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

        以前我一直以为这玩意是装饰品人头上的,原来这玩意还能吃啊!

        不过虽然有辣味,但也有苦味,所以这个辣不是很舒服。

        “芥”是“芥末”,当然不是今天的芥末,是芥草的种子。

        很多人还以为芥末是外来的,不是!是咱大中国自产的!

        甭管日本还是印度,在全世界咱吃东西都是祖宗!

        可能有人会问,“姜”那个时候就有啦?当然了,不然姜子牙哪来的,姜可是上古八大姓排名第二。

        顺便给大家做一个普及好了,都是咱老祖宗的知识点。

        上古八大姓是指“依”即“殷”(古时候读“殷”发音为衣燕颖古音依,这五种都可以)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另一说:姬、姜、姒、嬴、妘、妫、姚、妊。

        发现什么没有?

        不管那种说法,所有字带“女”字。

        这也是从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在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下,只知母不知父的对母亲的“孝”与“敬”早就在慢慢上古年代启蒙了。

        这就是咱华夏儿女人种和大脑进化先进的佐证。

        文明而文字,文字而传承,是之也!

        有人问怎么这里面没有伏羲的“风”姓,那不是大姓吗?

        不是大姓,但是华夏最古老的姓氏,过于高贵,不是谁都有这样的殊荣的。

        一定程度上在那个时期,风姓更像是一种赐予,而不是从父亲那里得到的。

        因为谁是父亲都不一定知道,伏羲后没多久风姓就差不多停止了。

        所以到了今天,现在还姓凤啊、丰啊、冯之类的,我个人觉得多多少少有点伏羲氏嫡传子孙的味道。

        那么“风”这个姓谁传的呢?

        众说纷纭,我比较偏向一个冷门,盘古那一支。

        只不过盘古太神话了,资料和文献极少,寥寥几个字完全没办法去推想。

        否则我就不会从伏羲开始写而一定从盘古开始写了,那就不是“太古见”而是“混沌见”了!

        唉,想想觉得好可惜,特别想研究盘古。

        好了,继续。

        兔逼啃听牛!滋滋库!

        吃完火锅竟然侍从竟然又每人给上了一碟泡菜!惊喜中的惊喜意外中的意外!

        四川本就湿气重,每个地方的饮食都是因为地理环境决定的,所以喜欢吃麻吃辣吃汤锅腌泡菜。

        因为能祛除体内寒气,保证身体健康。

        所以棒子们懂了没?你们吃的那玩意最多叫腌菜,泡菜是中国的!

        好多人没有脑子活在自我意识中,比如很多人就说四川人竟然吃辣好傻,广东人上桌一碗汤饭后喝不好吗?江浙沪吃甜糖尿病多!

        这不只有弱智才会说出的话吗?

        怎么不去喷日本人吃鱼生?

        是,咱们自古也吃鱼生,唐朝就有明确记载还有烹饪方式。

        不过小日子不错的人虽然开化晚,七世纪才从古坟时代进入到部落式,但人家四面环海从早期下海捕鱼到今天远海捕鱼,饿了抓起来就吃,确实鱼生人家有历史有经验。

        不愿意喷日本,那可以去喷非洲人吃蚊子饼啊!

        央视有过节目,好家伙用网成千上万捕蚊子捏成饼煎着吃,还说有薄荷味!

        他们从猴开始就又懒又馋又笨,进化又最不完整,不得什么伊波拉、埃博拉病毒才奇怪!

        眼睛就盯着自己人满世界挑人毛病,结果脑子又跟不上,狭隘到无知。

        不多扯,真的啃听牛!滋滋库!

        饭后伏羲留下了小个子,应该有他的打算,有共工陪同就够了。

        酒足饭饱的胖子露着天堂般的微笑拍着肚子跟我说这真好!

        他当然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就在这夜幕徐徐降临之时。

        大庭在西城王宫内,当着幼主宽去了身上的衣裳。

        感谢您的投票,我很珍惜。

        【作者题外话】:我会努力写好,希望你们会喜欢。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74770643/5802271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