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探华夏之太古见 > 第六十六章 北邦有事

第六十六章 北邦有事


自从蚩尤带精锐开启了属于他的领地巡视后,整个九黎部所有的政策执行与监督大权,都在黎父的手中。

        钜野城内,原本地位仅次于大王的他,却并不在王宫工作,而是在紧邻宫殿旁自己的“相府”办理各项公务。

        没有跟随蚩尤巡视“天下”而坐镇都城掌兵的大将“图都”因为对农户苛刻,尤其是对新近臣服的部族残酷,不利于民心归附。

        久劝而不改,这次黎父用最严苛的态度将他臭骂一顿,从牙缝透出几个字“繁欺,无罔欺汝尔!(你再乱来,就别怪我对你下手了!)”

        打天下易而守天下难!

        上古时期能够具备这样视野和格局的人少之又少,何况这个道理就连几千年后的“成吉思汗”一统蒙古都没有了解,一旦“蒙哥”死后立即又陷入分裂。

        “打而不占,占而不管。”身体进入了新时代,脑子还在原始状态,没有“上帝视角”是无法观瞻全局的。

        但这种“视觉”你又很难对原始意识充斥的“大脑”们说明清楚,很难让他们清楚了解并深以为然。

        因此黎父只能用最简单的方式,下最后通牒。

        再不听指示任意胡来,就滚蛋!

        图都对蚩尤是忠心耿耿的,也是“宛丘”战败后追随蚩尤的“十八勇士”之一。

        自幼就跟随在蚩尤左右,也一直是军事担当。

        论忠诚当然不说二话,但逞自己也是“信臣”与元老,加之蚩尤自己本就对异族部落有着一份儿“歧视”。

        觉得自己也是紧跟领袖主张而行事,却没来由被黎父一顿臭骂,心里非常不痛快。

        虽然脑子直,没什么深度,但他也知道黎父与自己同样对蚩尤忠诚。

        而且如果不是黎父日夜操劳蚩尤部不会在灭顶之灾后重获新生,虽然憋闷,也只能低头服错,但依旧骂骂咧咧的离开大屋。

        这边黎父看着图都气鼓鼓的离开,手撑太阳穴闭眼也想缓一缓情绪,今天要处理的公务太多了。

        还没有完全恢复安定,已经有人走了进来。

        听见脚步声不免又皱了皱眉头,抬眼看是谁这么不识好歹片刻休息也不给自己,一身华羲族服装映入眼帘。

        来者正是暗探不赤!

        与姚典交流后不赤即动身从苏城返回了钜野,并没有回自己屋去换回本族服饰,而直接来到了九黎“上卿”黎父的大屋汇报工作。

        看到不赤的到来,黎父本又因工作烦劳而绷起的神经反而放松了下来,微笑着对他招了招手。

        接过黎父正在倒水的手,反过来给“上卿”掺水,不赤回应着问话,“典持三顾。(姚典有三个疑问。)”

        只是点了点头,示意不赤继续说,端起水黎父喝了一口。

        “张工善乎?顾一。繁工弗尽矣。(那个张氏真的很能干吗?这是第一个疑问。根据这些日子姚典的观察,好像他并不善于各项具体工作。)”

        重新为黎父倒满水,不赤接着说,“典持工于苏,乏时何近张乎?顾二。(张氏只不过是陪同王族母系视察到苏城,短短不过几日,而姚典是长期在苏城潜伏的,为什么还需要特意与并不在苏城驻守的张氏搭上关系呢?这是疑问二。)”

        摆摆手表示自己不喝了,反过来给不赤倒水,不赤颔首示谢说着姚典的第三点疑问,“今苏壮甚,复年欲拔土,王尤咩时汲南,接乎?(如今南邦苏城兵力强大,开春后随着天气转暖,很大概率赫胥会继续拓展南邦领域,不知大王蚩尤的南侵政策进行的如何了,如果彼此遭遇是否有了下策?)”

        黎父点了点头,很是满意和欣赏的看着不赤。

        想当初他只不过是自己的贴身侍从,从小小年纪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逻辑思维能力,每每安排一项工作,总能举一反三给自己超出预期的结果。

        经过多年观察而提拔成为部族潜使,也是做的出色。

        但最为黎父欣赏的是虽然今天不赤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但遇事沉稳干练,任何汇报都详细准确,表述清晰,不枉是在自己身边成长起来的。

        将盘着的腿伸开,手撑地的看着大门外,准备一一回应姚典的困惑,而不赤也恰逢其时的给黎父伸展开的腿揉捏起来。

        “及张东城期,汝何谓其?(在东城你见过张氏,那么你对他如何评价?)”闭眼享受着不赤的服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提出了问题。

        望着黎父闭着的眼睛,不赤略一思索,“阳没阴张。(表面上轻描淡写,但实际上暗流涌动。)”

        闭着眼睛的黎父不禁微微一笑,“详焉?(具体说说。)”

        “以善陈,以工示。(虽然做出来的事说出来的话让人感觉似乎并不在意,但却明明白白的在彰显一切他都心知肚明。)”

        这当然是我给不赤最为直接的印象了,在东城时作为随扈,我不需要事事表现自己,有王族母系在唱主角呢。

        但从面对海鲜和海盐等新鲜事物时,并不刻意隐藏自己的见识,而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快朵颐,这不明明白白暗示东王葛天和所谓臣服的异族部落,不要觉得宛丘对你们之间的苟且一无所知。

        重新睁开眼睛黎父欣慰的笑了起来,拍了拍不赤的肩头缩回双腿,点了点头竖起一根手指。

        “屈日断张,典过也。魁弗悉当丘之时,却尝今苏之壮,何来也。(只凭短短几天就断言张氏的能力,这是姚典的轻率。她不知道宛丘在伏羲入住前的状况,却成长于今天强大的苏城,没有去想过苏城今天的强大是怎么发生的。)”

        “通工亲为,此弗张善也。发工而始,此张长也。(你要说具体的各项工作,要让张氏去实际操作,那些农耕畜牧等等不是张氏擅长的。但张氏最擅长的,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尝丘区区,今丘何壮?弗丘壮,何以苏达?(想当初宛丘不过一个小小村寨,不过数年已经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了?这是我们能想像能做到的吗?而如果没有宛丘的强大,哪里来的华羲族如此巨大的势力范围和众多人口?苏城又如何能建设到如此发达的地步?)”

        “此应一顾。(这是对她第一条疑虑的回复。)”说到这,黎父才稍停了停。

        “张持单,久之,近胥弗彼,知恩。扶羲,亦久之,弗予官而羲重张,以忠。我断张存积夙,使典探之,果成。(据传张氏在宛丘一直是孤身一人,除了服侍华胥夫人外,再没有亲近过任何女人。华胥夫人是什么身份?自从服侍过她之后就断了与其他女人交好,洁身自好,这是懂事。而在各项工作和建议中他一直大力帮助伏羲,这么久了却并没有被授予一官半职,但伏羲并不是不重视张氏而恰恰相反,这是他忠诚。但我估计张氏也一定有怨言,只是不说,所以让姚典试他一试,果然如我所料。)”

        这回应姚典的第二个疑问实在有些偏差,黎父过于骄傲的自信源自于他并不知道我来自未来。

        我当然知道伏羲才是正统王道,无非是早就获得了“答案”而“开卷考试”的我很自然的选边站队而已。

        而不近女色倒不是我清高,而是不想因为自己万一突然从上古消失,给人拖累;而不爱官衔,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赤点点头表示赞许黎父的“高瞻远瞩”(这个词有什么问题都被屏了?),倾耳聆听着对第三个疑问的解答,而这份解答才是重中之重,关系到蚩尤部的命运。

        “今王幸土,意张族威,民弗众而强之。潜而弗发,南驭弗进。然,胥王跶拓,实据也,断止必以。(如今大王正在巡视疆域,向广大的东部地区彰显我族威吓,这是我们人口不足对广大疆域掌控很难的不得已而为之。人口不足,就不能急忙忙的盲目南侵,而且以我们的实力,很难同时在华羲族所掌控的东邦和南邦两大力量间游刃有余。但是,好大喜功而且善于开辟疆域的南王赫胥确实有继续南下的倾向,如果知晓我们的存在那是非常危险的,这必须要想办法阻止。)”

        “何以断乎?(怎么阻止呢?)”听着黎父的说明,不赤紧皱眉头。

        看不赤为蚩尤族生存而担忧的神情,黎父“呵呵”笑了两声,站起身去向后屋,不多时返了回来,手中多了一个麻布小包。

        将摆在面前地上的小包摊开,一颗星闪着泽泽亮点,不规则的小石块儿出现在眼前,通体呈现出一种近乎铁红与粉红的色泽。

        “予典,尝投胥飨。(把这个给姚典送去,让她找机会放到南王赫胥的吃食中。)”

        说到这大家应该心知肚明黎父是什么计策,咱们该调转话头说别的了。

        但毕竟网络小说追求节奏,咱们也不埋包袱,让各位看官知道知道这个小石头块儿具体是个什么玩意儿。

        懂化学的应该马上就明确出,这是个矿石。什么矿石?天然的三氧化二砷,什么是三氧化二砷呢?

        砒霜!

        自从小轩辕演武场逞能摔断了胳膊,可把胖子吓坏了!

        当时就慌了神,一把将他抱在怀里,也不管自己肥大的身躯,吭哧吭哧就小跑到了小朱襄的大屋,这速度连两个儿子都差点追不上!

        也不管演武场上其他新兵们不知所措,抢救小轩辕要紧!

        怎么抢救?慌了神的胖子直接把小轩辕扔小朱襄那就跑了。

        因为自己的纵容,还让大家比赛撑杆跳,结果却重伤了少典族大少爷,这个锅他要甩!

        索性小朱襄诊疗骨折不是一次两次了,自打小时候在成纪看我给落水的小姑娘封闭断腿后,在宛丘也用这个方法治愈了好些个案例了,因此对待小轩辕扭曲的胳膊倒也驾轻就熟。

        只是初折断的形态很是吓人,加上小轩辕不断的鬼哭狼嚎,小荷曲觉得自己是犯了哪条天条了?

        怎么这段时间不是看到怕人的蛇咬烂洞,就是变形到看着都疼的胳膊。

        不过随着封闭打好,药膏覆抹后,没有麻药的时代属于自己疼麻痹后的小轩辕又恢复了常态。

        但被小朱襄严命看管,这几个月不许精力旺盛的小轩辕支棱个断臂又到处去“费”!

        日日唠叨无聊的小轩辕被小荷曲天天嘲笑。

        得了空心里惴惴不安的胖子终于隔了好几天后,按捺不住又跑来看小轩辕的伤势,结果看到这小子挺滋润的躺在前厅跟小荷曲聊天,才放下心来。

        临了送给小轩辕一把镶嵌了黄玉的短剑,本来就是用来拍马屁想让小轩辕别告诉别人事情始末而用,而且他粗手粗脚的哪里会做东西,让工匠给自己特制的。

        看着小轩辕一边挂着断胳膊一边挥舞着短剑在屋里跳来跳去,觉着这小子一会又得把自己绊倒,再摔一跤必定终身残疾!

        这次可不关我的事,急忙逃走,还不忘又厚脸皮的顺走了小朱襄一罐新茶。

        一边走一边闻着罐里的茶香,心里盘算着待会去羊圈那边挤点羊奶,看看能不能弄出奶茶来。

        人家现代小姑娘都喜欢喝奶茶,走在路上都嘬两口,这要是自己成功弄出奶茶来,丰拉一定特别开心。

        想着能逗老婆喜欢心里就特别高兴,而且说不定又能成为风靡宛丘的新鲜事物,这脚下就快了起来。

        一脸喜气还没来得及进屋,门口的守备急急的迎了上来,听说伏羲传唤。

        心想这伏羲平时也很少找自己啊,怎么今天这么急呢?

        小心翼翼的让守备把茶罐给自己带回屋里,转身急忙向王宫走去。

        王宫大殿内小朱襄、昊英、阴康赫然在列,就连自共工外出挖运河后,日理万机代劳“上相”政务的“中官”黄龙氏也在。

        看着就连断了胳膊的小轩辕也坐在小朱襄身旁,迟疑的胖子在伏羲的招手中拖鞋进殿坐到地上。

        看起来不是专门找自己,而是一次临时“高层会议”。

        会议刚开始不久,胖子没有听见开头,为了向他和众人说明情况,得到伏羲点头后昊英重新起头。

        “时北有夷,北王陆弗堪,请王羲扶。(北方有蛮夷出没,北王粟陆的抵抗很是艰难,特别来向伏羲请宛丘援兵。)”

        我中华真是得来不易,泱泱万年多少天灾人祸啊!

        这边有蚩尤潜伏韬光,那边南王赫胥又陷阴谋,西邦新城大庭伸手要人壮大部族,而原本固守的北邦,不知何时蛮夷又成了气候,开始向中原侵入。

        “北邑壮贯,点解弗持?(北邦在以夏邑为中心,粟陆的经营中,一直都是强大的力量,怎么会对区区北方蛮夷无法抵抗?)”中官黄龙氏替大家提出了共同的疑问。

        “诚也。北王陆尽善焉,何以堪之?(对啊。北王粟陆一向善于经营,怎么会到这样的地步?)”阴康边附和边看向伏羲。

        这边伏羲只是听大家说,并不言语,昊英接过话头,“尝悉时,我亦虑同。切,如弗堪,以王陆之壮,断弗请丘。(最初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和大家的反应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不是真的难以抵抗,以粟陆的性格和能力,绝对不会轻易向宛丘求援的。)”

        见大家只是讨论事情缘由,看着伏羲渐渐锁起了眉头,小朱襄示意大家停下困惑,“夷至,却也。弗论也。却咩扶以先。(北夷犯患,这件事已经是确认的了。不用我们在这里讨论事发缘由。我们只需要确定,用什么方式来帮北王粟陆解除蛮夷侵入。)”

        听小朱襄这么说,大家都安静了下来,这才是解决问题的人。

        全程断臂把胳膊吊在胸前的小轩辕只是不断转头看着发言的人,看起来他只是来学习“军事会议”的,而不是参与者。

        看着他佩服的盯着自己同样年幼的哥哥,伏羲暗暗一笑。

        “北夷戊共几何?(来犯的北部蛮夷数量有多少?)”

        在小朱襄的提示下,会议才进入正题,伏羲终于问出了第一句话。

        昊英重新将北王粟陆送来的那片刻着“求救函”的木片拿了起来。

        顺嘴说一句,随着文字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开始出现刻在竹板和木块上的“书信”了,这并不是代表“龟甲”和“兽骨”不再成为“书本”。

        恰恰相反!作为重要的记录“龟甲”和“兽骨”的等级极高,而且便于长期保存,还是重要的书写存件。

        但对于紧急文书等不需要长期保存的临时书信,为了速度和效率,直接在竹板和木片上刻写是为了更快传递信息。

        这一点只能从对上古人的行为和信息沟通进行判断,以及对后期“竹简、木椟”的演变做推论,而实物经过成千上万年已经几乎不可能被发现了。

        如果能够发现,哪怕已经碳化,都将会是震惊世界的!

        “弗详。繁日无断,日夜无息,尝廿、卅万戊。(具体的不得知。但北王粟陆表示,北夷此番入侵,连日不断袭扰,而且白天黑夜都不停歇,以他的判断,恐怕至少有二、三十万兵马。)”

        这还得了!

        宛丘全民也不过三十余万人,即便集合全体战备力量也不过十几万兵士,马匹也才千余匹。

        因为城池扩张不利于防守,而且人口过于众多是极大的负担,早就不再追求人口的宛丘,这些年并没有再极力发展城邦人口。

        就算集合各分封诸王,那其他领地的安全该怎么办?

        难道要举全华羲族之力,打这一场可能断绝后路的仗吗?

        和刚才等候伏羲发言的安静不同,在昊英说完数字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起来。

        还是伏羲表情没有任何波澜,“陆惊也。邑共戊几何?(这是粟陆受惊后夸张了。如今夏邑还有多少人马?)”

        “弗谓。尝八万者。(信里没有说。但上次对各邦统计最新一次的记录,八万人马是有的。)”

        “哧。”伏羲撇出一声不屑。“北戊重达,陆堪尽。渥甚。(北邦有如此重兵存在,粟陆却惊慌至此。看来这些年只顾养尊处优了。)”

        曾几何时,北王粟陆一直是华羲族人的楷模,英年俊才。年纪轻轻就被分封为王,独霸北方!

        无论是对北方蛮夷的零星骚扰都游刃有余,甚至还以区区五千重兵就帮助解围了西邦之困,如今却落得要低下高昂的头,灰头土脸向都城求救的局面。

        伏羲对他确实产生了失望的情绪,尤其是责怪他不思进取的态度。

        熟悉前面章回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伏羲没有错怪粟陆。

        自从在北邦安定下来,并且建立了强大的势力后,粟陆确实在如何安邦固本方面很下心思,但对开疆辟土不是那么在意。

        其实从他的考虑来说并没有大错,一方面北邦唯我独尊,没有能够挑战自己的存在;

        另一方面自己的人口也需要休养生息,人都是生老病死,没有一直生而不死的。

        而北方地域广阔,部落繁多,尤其是有天险黄河阻隔,更多原始的蛮夷部落只能“望洋兴叹”。

        作为“大王”,以优先发展本部民生,让人民过上富足的日子这想法并没错。

        但错就错在,他一直固守,而忽略了对方虽然是原始族群,但也是“人”!

        既然是“人”,就会有争斗、有交葛、有融合。

        自古以来北部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从来都是“厚积薄发”的,但这样的经验,在没有《二十四史》之前,同样是上古人的粟陆是无从知晓的。

        即便已经是“人中龙凤”,但对潜在的危机意识不足。

        这就像是一个“集团公司”,本着自己天大地大,就不把万千小公司放在眼里,等到有一天万千小公司经过股份合并后,触不及防中突如起来成为最可怕的力量,足以毁灭自己一样。

        在华羲族全面发展的这些年中,对北邦力量有足够体验的前提下,黄河北部的各原始部落一直在互相争斗,抢夺人口和资源。

        在一位青年领袖“孩汗”的带领下,纵横于今“河北”、“山西”等地,发展出一个强大的纯以军力制霸的北方力量。

        我们今天不得而知原本“河北”、“山西”也属于中华内地的区域,在上古时期是怎样的存在。

        但这个名字中有“汗”的青年,是否将会影响未来北部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意识,而最终将“汗”作为最高领袖独享的称谓?

        光是念出“孩汗”这两个字的发音,就显得那么粗犷而彪悍!

        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威风夺面而来!

        我努力写,希望你们喜欢。

        【作者题外话】:感激投票,我很珍惜。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74770643/5802268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