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探华夏之太古见 > 第七十一章 孩汗之策

第七十一章 孩汗之策


自打小朱襄随军出征,对于宛丘日常政事就交给了昊英和阴康统领众龙官打理。

        除非有必须由自己抉择的事项,其他一概不问,专心在自己的王宫大屋内演“卦”。

        虽然自己没有参与习《易》的讨论,但围坐在前厅“大殿”内的许多年轻的预备役龙官们各自讨论,不时嘈杂。

        临时顶替小朱襄做文书记录的仓颉手里拿着泥板时不时打着草稿,没有最终确定文本前是不会浪费龟甲、骨板开刻的。

        大军已经开拔近一月有余,对北邦战事心中的牵挂伏羲没有写在脸上。

        面朝大门坐在矮塌上,手心里轻揉几颗小巧圆润的鹅卵石子,而后掷向地上,盘腿伸出头去看。

        正用指尖一个个点算,口中念念有词时,一颗黑亮的小石子竟然发出清脆的“bia”一声,断成了两瓣儿!

        手指停在空中,伏羲惊讶的看着自行断开的小石子儿,犹豫间将它拾了起来。

        发现这颗椭圆的小黑石断面非常规整,就像是凭空被刀断开一般!

        用两指合并,全丝密合,丝毫从外观看不出有任何异常,除非你松开力量,石子又分于两边。

        将断石捏在手心,伏羲暗吸一口凉气急忙将拳抵在唇上,掩饰自己心情的同时心中越发感到紧张。

        不知在自己安然盘坐宛丘的彼时,西邦究竟发生了什么?

        候补的龙官学员们没有发现伏羲的异常,还在进行着讨论,甚至会因为某一个意见不同还吵上两句。

        看起来对这样的争论是鼓励的,问题不辨不明,大家已经习惯了当着大王大声交流,而不会担心吵闹。

        只有正在皱眉苦思选词造句的仓颉,在发呆时刚好一直望着伏羲,把刚才的一幕尽收眼底。

        作为都城宛丘教习人民文字和习《易》的“大学教授”,同样也是伏羲近臣的仓颉是造字先祖,知识渊博,见识高远。

        他当然明白伏羲心里正在想什么,但每每伏羲演卦的时候都全身心投入,这个时候即便你去打扰他,也不见得能得到陷入沉思中伏羲的回应。

        正在犹豫是不是还是应该给首脑些关怀,问候一下时,就听见一阵喧哗声由远及近。

        手中拿着刻刀停在泥板前,仓颉看见几扇大窗外闪过快步的身影,跟随着移动,就看见风尘仆仆的华胥夫人率先出现在大门前。

        “王羲!”直到这时仓颉才用力喊了伏羲两声。

        回过神来抬眼看见了自己的母亲,而后是从女娲身上爬下的两个儿子兴冲冲的扑到自己怀里来。

        “嗬哟。”伏羲一边欣喜的打量长大了一圈的两个儿子,怜爱的揉揉两个小脑袋一边站起身迎向自己的母亲。

        殿内的学员龙官们见族母回来了,也都站起身来迎接,被识趣的仓颉挥手示意今天到此为止,大家都离去吧。

        “妈妈,”让过华胥夫人坐上矮塌,伏羲接过侍者奉来的水递了过来,“劳归乎?(回来的很辛苦吗?)”

        见华胥夫人露出疲惫,衣衫不整的样子,伏羲的意思是怎么这样着急的回来了?

        看着自己的儿子,华胥夫人大口喝着水,顺便调整三步并做两步从步道台阶下赶回王宫的气息。

        见母亲没立即回答自己,伏羲对同样显得疲累的女娲轻轻点了点头,努嘴示意你先回后殿清洗休息吧,顺便去看看三儿子,还在午睡呢。

        同时又对一身戎装的混沌点了点头感谢护送之功。

        同母亲一起坐在矮塌上,接下水碗,伏羲对华胥夫人点了点头,“悉北况乎?(听说北邦出事了是吗?)”

        “却情乎?(有最新消息吗?)”把伏羲的手拉在手中,华胥夫人想同时从儿子脸上读出些什么。

        “弗虑也。(不用担心。)”看母亲紧张的态度伏羲笑了笑,“却待之。(耐心等候消息便是。)”

        “繁日弗悉情,北异乎?(都这么久了没有消息传回来,会不会是发生了意外?)”自己赶路都赶了大半个月,如今北邦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回来,这也太不正常了吧?

        “丘下戊成乎?我可持以北。(宛丘当下还有多少兵力?我可以立即带兵出发。)”听着母子对话,站在一旁的混沌断然搭话。

        “弗。(不需要。)”伏羲看着同样一身困乏的混沌,“汝困也,汲母、后归,实谢。尝以戊息。(你也很辛苦了,把王母和王后安全护送回了宛丘,非常感谢你。和兵士们一起好好休息一下吧。)”

        “张及巡戊北,我可共!(张氏带着巡游护卫的精兵已经去北邦了,我也同样可以再出发。)”

        “张及巡戊北?”伏羲意外的得知我在没有得到授权下领兵参战了。

        “我承也。(这事我知道,是我同意的。)”华胥夫人把裙摆甩了甩,好伸直腿让脚放松,对伏羲说,“北事,大。壮戊扶,善。(北邦发生的是大事,能却保有足够的兵力是好事。)”

        伏羲想的并不是我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对于我的情况他是放心的。

        而是觉得我来自未来,或许是知道这次发生的事不简单,否则从来远离武力的我怎么会主动带兵去西邦助战?

        莫不是有什么华羲族的大为难在前面等着自己?

        眼睛又瞟到了还在地上的断石子上。

        劝回了满腔抱负的混沌氏,伏羲让侍从们去暖池上水,好让华胥夫人和女娲好好放松一下。

        也知道自己这样凭空担忧于事无补,还会给儿子徒增烦恼,反过来安抚伏羲后华胥夫人觉得总算回到了家,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为什么经验丰富而且懂伏羲的柏皇一直没有向宛丘汇报情况呢?

        因为他还没有率部抵达战场,在不能准确了解具体情况的前提下,他不想送回无用信息。

        这就是一名优秀“员工”的职业素养,前提是有同样优秀的“老板”。

        很多所谓的老板和领导天天就在追“小账”,觉得员工只要一分钟不看紧就必定走偏,事无巨细的干涉和过问。

        每天不是要求汇报今天做了什么工作就是重复下达同样的指示,最终自己疲累不堪,而员工也根本不再主动没有了积极性。

        可能有人会说,你看,这就是职场失败者的抱怨。

        您随意了,如果愿意了解我的职业发展以及收入水平,可以通过对《探·华夏》内容揣测。

        我并不靠写网文谋生。

        柏皇的仔细与伏羲的担忧并不是没来由的,要知道这次可是华羲族倾全族之力进行的一次大战!

        如果失败了,整个华羲族将可能面临一蹶不振,甚至从历史中消失;

        如果胜利了还需两说:一者制霸天下,再续华羲族荣光;一者险胜,那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恢复全族元气的。

        而这上古时代危机重重,如果实力不足,说不定就有什么危机找上门来。

        跟在柏皇身边,率先反应并且加速向夏邑突进的胖子大军结果并没有第一个抵达!

        这不怪胖子,虽然害怕而且怯战,但这几万兵士可都急不可耐,都看着自己呢!

        毕竟作为宛丘整天耀武扬威的大将军,如今华羲族面临大事怎么也不能拖后腿,硬着头皮也得上!

        急行军下的速度不可谓不快,但比胖子更快的却是西王昆连!

        几乎全军用奔跑的方式早早到达夏邑右区的大军,昆连的想法是先到达指定位置后再休息,总比一路奔波然后又拖着身子参战好。

        这是经历过西城之围,有以疲劳之军对抗西狄联军而命丧黄泉的前西邦大将军“丙乙”血的经验教训。

        同样因为经历过“西城之围”,对北王粟陆当下的局面有感同身受的体会。

        而且当初正是北王粟陆五千重甲给予了自己帮助,一举击溃了西狄最后的力量才解了西城之围,于公于私已经长大成人的昆连一定要向粟陆报这个大恩!

        结果自己的好心却不想没能成事,早早抵达夏邑却成了率先被打击的对象,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南王赫胥部的突然出现,正是战场情势环环相扣,一步错步步错!

        有人怀疑,这上古的原始时代,中原人口有这么多吗?

        这一场战斗华羲族就出动了五十万大军?太夸张了吧?比现代规模还大啊?

        有必要说明一下。首先确认这样一点,上古人口肯定比今天少,但不代表上古先民稀少。

        任何一种物种,如果数量极为稀少,都是不可能发展壮大进而成为独步天下的文明的。

        这里吐槽一下,疯狂偷咱们历史和文化的韩棒。

        就他们立国才多少年?二战后美俄一合计给他分了,才有的韩棒,以前都是朝鲜!

        区区几十年,直到80年代经济才起飞,两千年以来一直是咱们属国,连正经身份都没有,如今一朝富贵,竟然从自卑到自负!

        还韩服韩语呢!韩棒才几十年就韩服韩语了?还有脑残跟着瞎咧咧,就是朝鲜语朝鲜族服装!

        这家伙最新情况,东奥给他们又整破防了,还有脸说二十四节气是他们发明的。

        知道二十四节气怎么来的吗?小西八!

        那是从上古,在极其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历经万年才总结出的气候变化!

        就你一小粑粑地儿,终年就一个气候,还二十四节气是你们发明的?脑子是被踩过吗?!

        我特麻的呸!东亚最垃圾物种。

        那么,究竟伏羲时代,从古甘肃地域走出,来到古河南地界,并且逐步向四方试探诸如河北、湖北、陕西、山东地界的这一圈土地上,究竟有多少人口呢?

        咱们参考一下:

        《尚书大传·虞传》,其云:

        古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此盖虞夏之数也。

        如按一家五口计,则说虞夏全国人口总数有216万。

        但是像邻、朋、里、邑、都、师、州这类如此整齐规范的行政区划和社会组织结构,在夏代时还并不存在,甚至在商代金文和甲骨文中,都还没有出现邻、里字样;

        朋字只用来称贝;都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商代称王都为大邑或大邑商;师是军队之称;州是族名兼地名。

        再者,以个体家庭人数作为人口统计单位,也不符合早期人口调查的特点。

        显然这一种说法是出于后人附会,根本靠不住。

        而另一种说法见《后汉书·郡国志一》刘昭补注引《帝王世纪》,其云:

        及禹平水土,还为九州,……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至于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及夏之衰,弃稷弗务,有穷之乱,少康中兴,乃复禹迹。孔甲之至桀行暴,诸侯相兼。逮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民离毒政,将亦如之。殷因于夏,六百余载,其间损益,书策不存,无以考之。又遭纣乱,至周克商,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又减汤时千三百矣;民众之损,将亦如之。及周公相成王,致治刑错,民口千三百七十一万四千九百二十三人,多禹十六万一千人。

        咱们就以最接近上古时代的,至今还未有实物考证的“夏”人口做参考,有一千三百万以上。

        咱们不得而知这样精确的计数是怎么完成的,也不去深究编故事。

        就说再晚些有明确人口统计的“秦朝”,不论查看哪个出处的文献,都可以拿“三千万”来做参考。

        而且一定要知道,这三千万是在多少年战国时代兵荒马乱,连年征战杀人无数的条件下存在的。

        那么咱们就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想了:

        即便伏羲时代以宛丘为核心统御的中原疆域只在以黄河流经的河南地带,但这片面积上部落数大大小小有数千个以上。

        咱们不取大,就假设最小值只有1000个;然后每个部落平均下来又按最小值估计100个人算;这就是十万人口。但这只是随便乱用“最小”值估算的,而且这仅仅是宛丘一地,没有去估算其他各邦。

        如果夏朝就达到了一千三百万以上人口规模,咱们再减少,直接砍一半行不行?

        七十万人口上下,行不行?还不行?再砍一半,三四十万行不行?

        明眼人都知道这样瞎打折根本不符合生物学的繁衍科学了。

        因此,大胆猜测上古伏羲女娲时代,所统御的领地范围内,总人口约在一百万人上下。

        不给多了,就一百万人口。

        而以及脱离原始状态进入文明化等级分化生活,进入到宛丘及各邦进行城市化发展,孕育着未来奴隶时代到来的人口规模,约7、80万人。

        再说上古时代,近乎原始社会文明刚萌芽的新时期时代,人均寿命不到三十岁。

        原始社会中,以是否具备广义劳动力为判断成熟与否,今天还在读小学五、六年级,再大不过初一、初二的年纪。

        在那个时代早就参与劳动了,而且是主力劳动力。

        以我们预设宛丘三十万人口,集具备劳动力的男性人口为十二万作为军队,或许在今天看起来有些多,但绝对合理。

        因此,这上古时代的大战,是难以想象的规模巨大。

        事实上人类历史上规模咂舌的战争几乎都有中国的身影,跟咱们学的日本战国时代在咱们看来,就是打群架。

        而且越是古老,战争规模越大,回想一下你所接收过的秦统一六国的各项战争规模?

        为什么都在抢夺人口抢夺土地?因为人口就是力量。

        但随着越接近现代,战斗人口就会越来越少,这是因为武器的优化杀伤力的增强。

        一个手指就能发射核弹,能消灭多少人?

        简要介绍完上古战争的人口和规模后,咱们就要接着说西王昆连是如何好心办坏事了。

        其实不是他办了坏事,而是北夷头领“孩汗”的狡猾。

        说孩汗狡猾有点不地道,作为在黄河另一边的山西、河北一代发展壮大的北方人民,其实也是今天我们华夏文明的创立者,也是咱一脉祖宗。

        一个时代一个格局,只是在那个时代,为了在生存条件恶劣的上古时代让自己发展的更好更为强大,刚好与伏羲对立了而已。

        自从昨天南王赫胥部凭空出现,让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围城围的安逸又自在觉得眼前夏邑二十万人口唾手可得的北夷首领“孩汗”大为警觉。

        一方面当即派出哨探查探是否还有援军,另一方面派出心腹,返回王庭将自己留守在城邦“武”都的十万精锐即刻召来。

        看看多狠,孩汗的都城叫“武”。

        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猜想,具体是哪里呢?今天山西长治北边。

        长治有个大企业,今天发展的怎么样我不清楚了,二十年前是我公司服务的一个大客户,做体育健身设备的,“奥瑞特”有人知道吗?

        所以那个时候去过几次。

        新石器时期著名的“仰韶文化”,其东庄村类型就是在山西晋南地区分布。

        而原始农耕文明的“石磨盘和石磨棒”,就是在这个长治最北边的“武乡县”石门乡牛鼻子湾发现的。

        因此,称为“武”。

        看,人家也是咱华夏文明的起源地,说也是咱老祖宗没说错吧。

        一开始偷过黄河,攻袭“夏邑”,就已经发现粟陆部强大的军力和繁荣的人口。

        多年来北部蛮夷只不过对北邦是零星袭扰,原始人只是想要偷抢些物资,结果被先进的文明降维打击,还有狗军的撕咬。

        这多年里孩汗在北方东征西战,南伐西张,逐步统一的零散的部落。

        因为有天险黄河的隔阻,对北邦粟陆的认知并不多,那些零星受过教训的野人给孩汗的信息也早就落伍不具参考。

        而通过与粟陆的直接作战,携带近三十万北夷大军的孩汗,以人海优势抹平了跟华羲族战力的差距,还实现了逼人入绝境的围城战略。

        这一围就是好几十天,没有受到任何打扰。

        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叶孤城,唾手可得,却被突然出现的南王赫胥惊扰了美梦。

        在连年征战并且创立了独有原始政权的“孩汗”虽然年轻,但毕竟是人中龙凤,马上就察觉到了不对!

        比北邦兵戎数量更多,而且战力更加强悍的南邦兵士,让孩汗有了新的认知。

        这夏邑绝不是孤独的存在!

        这未知的庞大势力必定远远超出自己的想像,而且只要有军队出现,就是数以万计的庞大规模。

        如果源源不断而来,那别说自己无法吞下眼前的夏邑,连自己的北夷政权可能都会因小失大!

        有着绝对危机意识的孩汗清新的认知,跟伏羲想的一模一样。

        如今大战已经开端,断然不可能轻易罢休,这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终极较量,谁留到最后谁将笑傲华夏!

        当即下令王庭十万精锐倾力向夏邑开拔!

        而南王赫胥经过一夜苦战,即便部下各个骁勇善战,但毕竟人数对比过于悬殊,处于绝对下风。

        虽然有所战损,但毕竟还有近二十几万人的北夷军团,这一夜将南邦八万兵勇杀的只剩三万余人,只因体力消耗过大而且夜间不利于分辨敌我对方才终于后撤。

        留下仅存的南邦大军在极端疲累中瘫软在地,杀到已经无力可战的南王赫胥,心中即便再有万千不甘也知道这样下去的结果只有死亡。

        在部下的死命守护下才得以保全性命,但也是身受重伤!

        这一夜为了防止遭遇灭绝性打击,南邦兵士们几乎无人入眠,身边是大量自己人和北夷兵的尸体,在感受着压抑的空气中,迎接曙光的到来。

        而曙光的到来,也许就是自己为华羲族就义的时刻了。

        呼吸着黎明前至凉的空气,南王赫胥浑身是伤,仰望星空,内心感受到了一丝苦涩。

        孤立无援中,当阳光再次照耀在自己身上时,能不能给自己温暖恐怕已经无法预估了,但对面的北夷雄兵必将对自己发起最后的进攻。

        南邦

        苏城

        母亲伏义

        再见

        彼时的南邦苏城,星火闪耀。

        同样久等不到音讯的伏义夫人,以及众龙官,还有苏城百姓都处于无眠之中。

        苏城里灯火星闪,遍布全城。

        他们望着同样的星空,等候着家人的回归。

        如同心有灵犀一般,在这个黎明破晓之前,仿佛有一股冥冥中的力量在向他们发出召唤,一同等候着第一缕阳光的出现。

        北邦的人民,也在夏邑城中守着孤灯。

        一天之内,多少人失去了挚爱亲朋,多少家庭全户灭绝,多少幼童再无缘父母,多少老人将孤独终老。

        虽然饿,但损失大半的夏邑人民已经忘却了;虽然心痛,但事已至此只能任凭泪流。

        夏邑城内早已经没有了吃食,唯一可能的食物来源仅仅是城内的那座湖。

        已经被捞到差不多成了死水,勉强捡出些许水草,熬成汤汁,送到城墙上泪已风干的北王粟陆身边。

        怎么可能去接过这碗珍贵的“暖汤”?

        这一夜,他亲眼看着南王赫胥部拼死作战,而自己无能为力;

        他眼睁睁看着一个个南邦兵士被多少北夷蛮兵围起来凶狠砸死;

        他想像着南王赫胥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他也在等候着,当阳光再次出现后,“地狱”的来临。

        时间是不会在意渺小的人类的,无论你愿不愿意,它就这么来了。

        当遥遥的山头红彩四散,随着最后一缕负担的挣脱,在这辽阔的北方大地上抬身出现在遥远的山头上,如同突然掀开了遮蔽一般,万道金光四射当空,眼前的一切豁然清晰!

        而让垂身在地的南王赫胥以及夏邑城头的北王粟陆都惊讶的是,面前是一片空旷!

        昨天的一切如同幻觉一般全都消失不见,丝毫看不到任何北夷大军的存在。

        没人看,没人评论,没有票,感觉完全孤独写,真的打算太监了算了。

        【作者题外话】:希望你们喜欢这真实,咱们自己祖先的故事。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74770643/5791909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