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元祐夜语 > 第13章 谶语

第13章 谶语


元祐四年,孟藻十六。

        她记得那个春日来得甚是急切。

        汴梁城里的桃花开开谢谢了几轮,金水河上绿萍飘荡,烟柳抽芽,三三两两的花绿纸鸢悬在天上。

        街上的两条黄狗正褪去冬天的绒衣,嬉戏追闹时,成团的毛发便四下飞舞。

        天光青蓝,州桥夜市刚息了几个时辰,白天的摊贩便又支起棚子,把散去的人再次聚了过来。

        晌午的暖风裹着莫名花香与湿土的气息,撩拨得万物迷醉,贪恋昨夜梦乡。

        孟藻披着件浅紫泥金印花罗褙子,内里单穿了件烟色菱花抹胸,同丫鬟秋晴漫步在熙攘繁闹的大相国寺。

        穿堂风时不时穿过巷道,掀起人们的衣冠。

        每到这时,孟藻衣襟上的粉蝶串枝秋海棠花边,总引得旁人注目。

        这件褙子是孟藻的爷爷孟元在朝为官时,从同僚手里买下的。

        那人说这件衣服的主人是宫里一名喜欢华美衣裳的落魄皇妃,近日手头窘迫才忍痛贱卖。

        当时孟家搬到汴梁不久,人生地不熟。孟元生怕家中女眷被京城的千金淑媛看低,便咬牙买了下来。

        可事与愿违,孟元当时并未发现,对于寻常女子的身材,这件褙子宽大地出奇,连男子穿上都不觉得紧蹙。

        孟元又想将衣服改小。

        这件衣服轻薄如烟,花纹层次有致,怕是御用裁缝的手笔。

        孟家的女子既无人能穿,又无人敢改,直到孟元去世,这件衣服都没能送出去。

        谁也没料到,孟藻的个头如同二月春笋般势不可挡,年方十六便有了男子般的高个子。

        这时的孟藻正当风华,鹅蛋脸白里透粉,水汪的丹凤眼上横着两抹浓密的蝶翼眉,鼻头圆润,双唇饱满丰厚。

        莺燕如群的东京汴梁,弱柳扶风、身姿绰约娇娥不计其数,孟藻在其中并不乍眼,但这件褙子穿在她身上却十分端庄华贵,像物归原主一般合适。

        唯一有些不相称的,是孟藻的发髻。

        她穿着成人衣裳,却仍像孩童般把长发随意束成两股,从肩上披散下来。

        女子只有许嫁后,才能行笄礼,将头发盘到头顶,穿上发簪,以示身有所属。

        孟藻已到了嫁人的年纪,但她个头太高,容易衬得夫君过矮,煞了风头,不为婆家所喜。

        孟家前后换了好几个媒人,都没能把她嫁出去。

        孟藻的父亲自知无望,中原沃地美女如云,汴梁的高门大姓很难看上孟藻。

        他便另辟蹊径,与辽国使臣互通往来,希望能为孟藻找到一位眼光独到的契丹贵公子。

        按他的话说,天下无人能对“异域风情”不为所动。

        谁知真让他说中了。

        没过多久,他便招来一位如意郎君。

        他叫耶律娄元,属辽国皇族一脉。

        在孟父孟母的安排下,耶律娄元第一次见到孟藻,便倾心不已。

        尽管女儿要远嫁异国,相隔万里,但对方出身高贵,家中阔绰,也不失为一个好归宿。

        孟藻不想嫁过去,但不嫁人还能怎样,她也不知道。

        出嫁的日子愈发近了,这天孟藻想去大相国寺淘些古书。

        万一嫁到辽国言语不通,也好拿它聊以慰藉。

        可还未走近相国寺正门,她便被一名瞎眼的和尚拦住了去路。

        秋晴见状,便扔给他几枚铜钱,想把他打发走。

        瞎眼和尚收下了钱,但仍未离去,两个空洞的眼窝死死地盯着孟藻。

        “师父,这香火钱不少了……”

        秋晴有些嫌弃道。

        孟藻起先被他看得有些发毛,又隐隐觉得他有话要说。

        “这位师父,敢问……拦住小女子,是有何事?”

        和尚伸出干枯皴裂的手,轻轻捻了捻孟藻的外衣。

        “贫僧识得这件褙子,也识得你……”

        秋晴想要拉孟藻离开,但孟藻却不为所动。

        “师父,你认错了,这衣服不是我的,是我祖父多年前买来的……”

        和尚松开手,摇了摇头。

        “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惟心所现。此刻这件褙子之所以穿在你身上,而不是在其他地方,便是缘,你今日撞上贫僧,而不是撞上旁人,便是业。”

        孟藻有些一头雾水,秋晴则满脸鄙夷,似是知道对方的把戏。

        未等对方回答,那和尚又说了起来。

        “施主,你本为水命,但运却在九天之上,为天河之水,大宋为火德。水能克火,你不旺江山,但社稷旺你。你纵然颠沛一生,也离不开天子身侧。”

        这番话似五雷灌顶,把孟藻钉在原地。

        “两位施主,贫僧本无欲无求,但不慎有缘人,泄露了天机,需给佛陀供养些香火,不知能否……”

        秋晴翻着白眼,又给了和尚一把铜钱。

        “阿弥陀佛……”

        和尚拿上钱,脚步轻快地走了。

        “孟娘子,像这种讨钱的和尚,我是见多了……”

        望着和尚远去的背影,孟藻似乎明白过来,自己让人骗了。

        她本以为这件丢脸的事会悄然过去。

        可她没想到,秋晴回到孟府后,把这事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五一十地说了出去。

        这些话没过多久便传到了孟藻母亲王氏的耳中。

        王氏看来,这根本不是一个笑话。

        这几日太皇太后正忙着为小皇帝的后宫做打算,从几个大姓里挑了不少世家女出来。

        有了和尚的谶语,王氏也斗胆向太皇太后举荐了孟藻。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孟藻居然真被太皇太后看中,进了宫。

        但这样一来,耶律娄元那边就麻烦了。

        直接悔婚,便与辽国皇族交恶,万一导致两国交兵,罪名可就大了。

        于是,王氏决定蒙骗耶律娄元,告知他孟藻身染恶疾不幸过世。

        为了唬住他,孟府还特地办了一场有模有样的丧礼。

        耶律娄元对此信以为真,并学着汉人的礼仪为孟藻披麻戴孝,百日之后才换回常服。

        后来听人说,耶律娄元自那以后便日渐消沉,三年来都未娶妻。

        三年后的夜里,孟藻被困在垂拱殿的偏殿中,看着通体发紫,双瞳幽绿的圣上时,不禁又想起了那个瞎眼和尚。

        定是自己背着要儿跑到福宁殿,与圣上所乘的马车相撞时,圣上从马车滚落,便把圣上错当要儿一路背了过来。

        难道瞎眼和尚真的一语成谶?

        不对,有比这个谶语更紧迫的事——圣上为何变作这副模样?

        “要儿,官家他……”

        “像是染了怪疾……前几日要儿就听到宫里有些风言风语,说是官家的祖父英宗皇帝活到三十四,父亲神宗皇帝活到三十八,官家体弱多病,定是随了祖辈,骨子里便带着恶疾……”

        孟藻小心翼翼地接近圣上,但还未看清他的容貌,他便像一只壁虎般,顺着光滑的墙壁爬上了房梁,探着头警惕地望着孟藻与要儿。

        “参见……陛下?”

        孟藻试图打招呼,但圣上不为所动。

        墙壁被圣上的长指甲戳出许多小孔,孟藻不禁打了个寒颤。

        “孟娘子,等下你快些从窗棂逃走,我拖住他们。”

        要儿拿过孟藻手中的短剑,眼里闪烁着一丝悲情。

        “你走,我已经服下了牵机剧毒,已是必死之人……”

        孟藻又将短剑夺回。

        要儿从怀中掏出两个一模一样的青瓷小瓶。

        “是这个吗?”

        “怎么有两个?”

        孟藻不解道。

        “要儿不知孟娘子的瓶子里装得什么,但孟娘子吞下的,是要儿这瓶。”

        孟藻猛地想起,要儿将自己的外衣借给自己,她从中掏出青瓷小瓶,以为是牵机毒,想都没想就吞下了。

        “要儿……你的瓶子里装得……”

        要儿有些难为情,羞赧地低下头。

        “是要儿的五石散……”

        五石散,好像在书中看到过。

        “要儿,是不是三国时魏国驸马何晏、北魏道武皇帝所服之五石散?”

        “嗯……”

        “是不是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心生幻境,血气上涌,神明开朗,年月久了便会成瘾,或中毒身亡?”

        “孟娘子真是博览群书,通古晓今,要儿却只会吸食五石散……”

        “你……为何会有这个?”

        “要儿平日里只在烦闷的时候吃上一粒,并无大碍,谁知孟娘子一口就把要儿半年的存粮吃干抹净了……”

        得知自己没有服下剧毒,孟藻并不窃喜,反倒后怕得不行,迟来的恐惧渐渐遍布全身。

        几个时辰里,自己不要命地同高大兵士打斗,背着要儿和圣上到处跑,好几次险些殒命,若不是带着必死的勇气,是万万不敢做这些事的。

        门外的红袍兵士已将殿门砸出个洞来,一人将手伸了进来,上下摸索着门栓。

        “要儿,我有一记,能让你我免于死难……”

        孟藻对要儿耳语片刻,随即用剑刺向那只伸进来的手。

        一声惨叫过后,孟藻同要儿抬起门栓,一脚将殿门踢开。

        门外的红袍兵士纷纷被门推倒,滚落石阶。

        “天子于殿内歇息,汝等何人,安敢造次?”

        孟藻义正言辞道。

        古往今来,宫廷政变的目的无非是把持大权,清扫异己。

        而皇帝,则是行动的核心,只要能劫持天子,借他之口发布政令,便站在了大义一方,政变才算成功。

        红袍兵士之所以追杀自己,定是把自己错认成政敌,现在搬出圣上,他们便会想办法控制他,而不会乱来,否则便成了乱臣贼子,宫变也就没了意义。

        “听到了吗弟兄们,我没看错,那人真是官家,跟我杀进去,不留活口!”

        孟藻与要儿赶紧将门关上,又拉来案桌抵住。

        门外再度响起乒乒乓乓的破门声响。

        “孟娘子,这也在你的算计之内吗?”

        要儿急切地问道。

        “跟我设想的有些出入……”

        孟藻喃喃道。

        她所读的史书中,所有的宫变政变都意在劫持皇帝,尤其是年纪小的,更容易将他们变成傀儡。

        可那群人不知什么来头,不按常理出牌。

        她头脑飞速转动,若是做最坏的打算,他们就是要刺杀圣上,另立新君,那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陛下,妾身只是一介女流,不能护陛下周全,陛下若遇不幸,不要怪罪于我……”

        孟藻对房梁上的圣上说道。

        “孟娘子,你又要做什么?”

        “你只需看我眼色行事。”

        “好。”

        孟藻朝着门外大喊:“外面的兄弟,你们是否为圣上而来?”

        “正是。”

        门外人答道。

        “那我若是把圣上交出去……”

        “那是再好不过。”

        “若是如此,能否放过这两个弱女子……”

        “孟娘子,你要拿官家同他们交换?”

        要儿小声问道。

        “嘘……马上就交涉成功了!”

        “两位姑娘且心安,我们并非禽兽,定会为两位姑娘留下全尸!”

        “……”

        “孟娘子,还是依我吧……”

        要儿从衣服上撕下一根布条,将蓬乱的头发扎成一个髻。

        她轻轻分开孟藻的五指,将自己的发簪取下,放到孟藻手心。

        “孟娘子,若是此生再见不到要儿,就别丢下它。”

        言毕,她拿起剑,缓缓走向殿门。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59647784/5706197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