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三国演医 > 第69章:郭嘉入洛阳(第二更)

第69章:郭嘉入洛阳(第二更)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华安借用了朱熹先生的《劝学诗》来为自己的医学课打call。

        效果斐然。

        鸿都门内这些新学学子多出身寒门,即便不是寒门的也是士族中被摒弃的庶子。

        大家本来就上进心很强,自从被简拔入鸿都门新学以来,日日勤勉不缀,无论酷暑严寒,皆在拼命的汲取知识。

        数年下来,学子们已受益匪浅,各家学说和书法,绘画都有长足的进步。

        如今,学院内再增医学课,让一些原本立志于济世救人的学子们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在医学课的年轻夫子将劝学诗张贴在学院的公告栏内后,无数学子犹如打了鸡血一样纷纷报名欲学习医学这门课业。

        “医学,是世上最为高尚的技艺。巅峰者,可生死人而肉白骨!

        学子们,三日后医学课正式开课,吾等你们的到来。”

        华安这个新任的年轻夫子,再加上他以十七岁的年龄就位居太医令之职,让鸿都门内的新学学子们羡慕之余,无不以他为标杆。

        “夫子,我报名!”

        “我也报名!如今蛾贼肆虐,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伤残无数,我要学会夫子的医术去济世天下!”

        看着群情振奋的年轻学子们,华安觉得未来一定会无限美好。

        少年郎们,加油吧!好日子没几天了,且过且珍惜吧!

        ————

        颍川,人杰地灵。(今河南禹州)

        自古至东汉末年如今,已有少典、许由、大禹、夏启、太康、仲康、少康、吕不韦、张良、晁错等千古人杰出于颍川,名传历史。

        午后未至黄昏,此时天气正燥热难耐,洛阳城四门守兵亦有些意兴阑珊,手杵长戈腰挎长剑,满头大汗的拉扯着身上的皮甲散热。

        一辆牛车慢腾腾的走入门洞里,缴纳过入城税和查验过路引后放行入城。

        牛车上躺着一个唇红齿白的少年,少年用书籍覆盖脸面,躺在牛车上,翘起的二郎腿随着牛车颠簸而起伏。

        驾车的是一个五旬老伯,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

        “公子,咱到洛阳了嘞。”

        牛车上的少年闻言挪开遮面的书籍,从牛车上坐起,慵懒的伸了个懒腰。

        “云伯,咱今晚住哪嘞?”

        驾车的云伯稍稍扭头,脸角一咧,露出缺了两颗门牙的枯黄牙齿。

        “公子,咱家在洛阳有一房远亲,论辈分是您的姨娘,临出颍川前有写过信来嘞,咱今晚就去她家暂住。等公子入了太学,就搬去太学住。”

        少年郎微微点头。

        他是颍川郭家子,名唤郭嘉,自幼聪慧异常,才思敏捷,颍川之内有人神童之名称呼之。

        如今,他远游洛阳,一为入太学习经典,二为知时政辩今后。

        年仅十四五岁的郭嘉凭着自己异于常人的敏锐远见,深知汉室腐败至今,恐回天乏术。他此次来洛阳便是要更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判断,一旦证实汉室无药可医,便立刻离开洛阳,隐居颍川,非见明主不出。

        他有鸿鹄志,只待金龙出。

        “太学…我郭嘉来了。”

        太学,汉武帝时立学。

        初始仅设五经博士,授学《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五门学科。

        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学科除最初的五经外,又逐渐增设了《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

        至王莽篡权前,时太学生人数已多至三万人,冠绝前古。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为刊正经书文字,遂刻熹平石经,将其立于太学门前,以惠全国各地前来观看和抄录经文之士,络绎于途者不知道凡几。

        汉朝太学生招生一般有四种途径:最好者由太学的最高长官“太常”直接选送,此为是正式生,享有国家俸禄;次之,六百石俸秩以上官员,皆可遣子受业;再次,由各州郡所举高材明经者,亦有国家所试明经下第者;最次,州郡学明经五十以上、七十以下的耆儒,经地方选送可入太学。

        另有由地方单独派遣受业者,闻名者如杨终,“年十三,为郡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即是。

        郭嘉便是由时任颍川太守奇其才,遣诣其入洛阳受业。

        “云伯,我再睡一会儿,到地方了您喊我。”

        “好嘞,公子您只管休息便是。”

        云伯驾着牛车,走的慢慢悠悠,生怕惊扰了郭嘉的睡眠。

        ————

        华怜小院。

        正在老树下备课的华安看着站立一旁几次抓耳挠腮欲言又止的古月,烦躁的放下了手里的毛笔。

        “我说古月,你有啥话就说啊,我都替你着急。”

        古月尴尬的又挠了挠头,才三旬的汉子,已是华发横生,好在他跟了华安,如今正在服用家主华安给他开的乌发药剂,效果还不错。

        “家主,那个…俺媳妇有个远房外甥这几日入洛阳求学,可能要到咱华府暂住几日,所以我…”

        屁大点事!

        华安瞪了古月一眼,随手抓起毛笔恢复备课,用毛笔备课简直让人抓狂,一个时辰也写不了几个字,怪不得以前批阅奏折的皇帝都是夙夜兴叹,光批注写字就能累死他们。

        怀念死了圆珠笔横行的年代…

        “你夫人是郭氏吧?哪里人?她那远房外甥是到太学受业吗?”华安一边用毛笔费力的写字,一边随口问道。

        古月忙点了点头,“家主,我那婆娘是颍川人氏,小门小户的,不过她那外甥倒是出身名门,名字叫…哦,叫郭嘉,才十几岁就小有名气嘞。”

        郭嘉?

        华安握着毛笔的手一抖。

        “郭嘉?”

        古月迷惑的点了点头,“是叫郭嘉,我那婆娘念叨过几次嘞,我都听烦了,光听她说她那外甥那郭嘉如何如何,不过再厉害也肯定没家主您厉害。”

        华安鞋子都没穿,直接站了起来,微微急促的问道:“他要入太学求学?”

        “是啊,是入太学。”

        古月知道家主如今是鸿都门学的夫子,所以一直踌躇要不要将此事告诉家主,就是怕因此惹怒家主。

        毕竟但凡关注朝政的人都知道鸿都门学和太学势不两立。

        “不行!他不能去太学,一定要入我鸿都门学下!”

        华安弯腰抠上鞋子,拉着古月就朝外面走。

        “走,带我去见你婆娘。我要好好问一下和她外甥郭嘉有关的事儿。这个郭嘉可是个宝贝啊!”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3723/257059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