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风云中州 > 第一章 真龙降世

第一章 真龙降世


诗云: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皇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此诗名《梅花诗》,系北宋易学家邵雍所作。易学家实为研究《周易》的人。伏羲氏观察天地、山川、风雷等自然现象后,画八个卦象来推演自然的变化规律,始创八卦。为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现象分别对应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八个卦象。

        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关押期间,将八种卦象两两相重,变生出六十四个卦象。孔子撰《系辞》辅以解说六十四卦。后世钻研《易》经的人,往往据《系辞》中解释卦象的爻辞,来推算命理,预判未来祸福。以便提前做好防范,趋吉避凶,祈福祛祸。称为卜筮之术,也叫算命。

        邵雍此诗对明朝兴哀成败之事,隐隐然有预测总括之意。

        公元1328年10月21日傍晚,安徽濠州钟离村里(今安徽凤阳)传说是钟离得道成仙的地方。朱世珍家屋舍四周红光满天,村子里的人有以为朱家失火的。拿桶的拿桶,端水的端水,一路奔走相告,纷纷赶赴朱世珍家中救火。

        众村民赶到朱世珍家时,却没看见火。只见老朱家三间破旧的茅屋顶上空,罩着大片红云,蒸藤上冲,久久不散。众人这才明白,适才所见火光,实乃红云所发之光。见老朱家未受火灾之害,众人不免暗觉虚惊一场。

        然都觉得此等奇异天象,实生平从所未睹。前来灭火之人,围在朱家那三间茅屋四周,仰观红云。

        一个叫张八斤的中年单身汉子,直走到朱家大门前。张八斤拍门喊道:“朱五四,你家屋顶上有红云,你快出来看看。”五四乃朱世珍的小名。

        屋里走出个婆子来,年约五十。婆子开了半边门,拦在门口。

        岁已入冬,气候一天冷过天,婆子穿了件半新不旧的灰色绵袄,见是张八斤。叱道:“你大呼小叫的嚷什么?”

        张八斤认得婆子是村里的接生婆,夫家姓高,因此都叫她高生婆。张八斤嬉笑道:“有人要生孩子吗?我进去看看。”

        高生婆立即怒目横眉。道:“有什么好看?你给我死远一点!”说完,‘砰’的一声,把门打关上。

        张八斤讪讪地笑了笑。走到窗边,往屋里张望。窗缝用纱布蒙上,透过缝隙,能看到屋里的一些情景。

        忽然,门又重新打开,高生婆仍然站在门口。道:“八斤,你去叫五四来。”

        张八斤道:“叫他来做什么?”

        高生婆脸有愠色。道:“自己媳妇临盆,他不来守着。放什么遭瘟的牛,哪天不能放。”

        张八斤对她不满,又不想动。就道:“我怎么知道他在哪里?你叫我去哪里找?”

        高生婆道:“五四在刘继祖家做工,这会子是在后山放牛。你怎么会不知道。”

        张八斤道:“就算知道,我凭什么要帮你叫人?”

        高生婆拉着脸道:“我怕是要央激你做老祖宗,你不去就算了。你只要记住你的话,以后别来求我。你试试,我会不会帮你。”说完,就开始关门。高生婆的这句话立刻起了效用。

        张八斤道:“这里有许多人,你为什么不叫别人?”

        高生婆又放下脸来,门又关得更小了,刚好有她的脸宽。高生婆道:“全村的人都知道你最闲,又是做不来大事的。没有人比你更适合去的了。”

        张八斤一听说做不来大事,气呼呼地道:“狗眼看人低。”

        高生婆道:“要人拿正眼看你,就去做几件漂亮事来。自然人人对你刮目相看。”

        张八斤看了看天,暮色苍茫,天黑在即。他用力撇撇嘴,终于下了决定。道:“我这就去做件大事来给你看看。”

        高生婆道:“早点去,早点回。”

        张八斤不再答腔,才走出几步,就看到朱世珍带着三个孩子回来了。

        朱世珍是个勤劳的中年人,瘦得像根竹竿,那三个孩子均面有菜色,身体羸弱。

        张八斤见到朱世珍,指着天上红云,将救火之事与他说了,又将他媳妇将分娩之事告诉他。

        朱世珍早知媳妇分娩只在这几天,听张八斤说了后,又喜又愁。守在屋外来回踱步,又不住祈祷平安。

        众人看着红云议论不休,有说吉祥的,应在朱世珍家屋顶上,必出贵人。有说是预兆来年大丰收的。

        正在热议之际,屋里忽传出婴儿的啼哭声。朱世珍才得进屋,但觉满室异香,遂谢别了高生婆。天色向晚,众人渐次散去,而屋顶上红云凝聚,明焰焰照了大半夜方散。

        朱世珍认定红云乃祥瑞之兆。给此子取名元璋,表字国瑞。诸般皆顺,只日夜啼哭不停,声音洪亮。不但朱世珍夫妻为此忧心忡忡,也扰得众邻里不得安宁,朱世珍无法可施,只得祈求神明。

        邻近有座皇觉寺,原先是唐高祖建造的。乘便入寺,暗祷神明默佑。说也奇怪,自祷祝神明后,就不似以前号哭了。朱世珍以为神佛显灵,很是感念。

        待到元璋周岁,偕带媳妇陈二娘抱元璋入寺,设祭酬神。并令元璋为禅门弟子,取一禅名,叫作元龙。

        光阴易过,岁月如流。朱元璋渐渐长大,世珍家内,食指渐繁,免不得费用日增。可奈时难年荒,入不敷出,单靠着世珍一人,营业糊口,哪里养得活这几口儿?今日吃两餐,明日吃一餐,忍饥耐饿,挨延过日。

        没耐何,朱世珍命长子朱镇、次子朱镗、三子朱钊,向人佣工,周转度日。只留着朱元璋在家。

        朱元璋无所事事,常至皇觉寺玩耍。寺内的住持,名叫高彬,是一位修省持戒的有德高僧。见元璋姿貌瑰玮,又见他聪明伶俐,大有可为。把文字约略指授,他竟过目便知,入耳即熟,到了十龄左右,居然将古今文字,通晓了一大半。高彬法师又教他学了些武艺。

        待朱元璋十岁上,日子愈发艰难,朱世珍要他自谋生计,令他往里人刘德家牧牛。朱元璋以为那是做人家的牧奴,起初不愿从命,经世珍再三训导。才去了刘德家,牧牛度日。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3552/246974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