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霍舒耘贺闫 > 第483章 已有章程

第483章 已有章程


就算是赚一笔快钱,都能有不少银子。

        信不信她明天把八珍酒楼的掌柜请过来,给人做一顿全粉条宴,酒楼的东家晚上就能连夜赶过来跟她谈生意。

        她现在手下就两个员工,而且还是纯人力纯手工制作,并且还不敢让明霞跟立冬把所有的流程都做完。

        就他们这个速度,三天能出五十斤粉条都算多的了。只卖几十斤粉条的话,赚的银子的数量根本不震撼。

        霍舒耘要出去跟别人说,我卖粉条挣了五两银子。

        别人羡慕归羡慕,但也不会特别震惊,因为这点银子,是大家咬咬牙也能拿出来的。

        但霍舒耘要是说,我靠着这些东西赚了五百两。

        这就绝对能在村子里面,掀起轩然大波,而且还是能持续特别久的那种。

        说不定还会有人拿着这事,从年头议论到年尾。

        而霍舒耘想营造出来的效果,就是这种爆炸又震撼的。

        只有让大家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村里的人才会觉得这件事有利可图,才会愿意跟霍舒耘合作,或者是在她手底下做事。

        要想在村子里面掌握话语权,要么是人特别有能力,要么是特别有钱,亦或是会投胎特别有地位。

        霍舒耘自诩能力不差,但问题是,她再有能力,村里的一些人也不认可她啊。

        村民们一说起霍舒耘,一半人会说霍舒耘运气好,嫁了个贺闫这样的好男人,真是三生修来的福气。

        另外一半人,就会用不屑但饱含羡慕嫉妒恨的语气,酸溜溜地说道:

        “霍舒耘这人不怎么滴,根本就不是个贤惠人。

        就霍舒耘那样的,倒贴钱给我,我都不愿意给我儿子娶回去,她除了脸长得好一点,浑身上下还能找得出一丁点的优点吗?

        天天起得比猪晚,吃得比谁都挑剔,普通人家根本养不起她。

        这就不是当人媳妇的样儿,贺闫真是供了个祖宗回来。”

        反正大家话里话外,都不认为霍舒耘个人有能力,只觉得她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所以,如果霍舒耘不表现出一点异于常人的特质的话,村里的人根本不会信服她。

        更别说听从她的安排,合作搞粉条生意了。

        黑夜中,霍舒耘侧过身子,面向贺闫,跟他说自己的设想:

        “我对粉条的前景是很有信心的,我相信有朝一日,粉条能够和面条分庭抗礼,在大家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

        偏偏这还是独家秘方,独一份儿的生意,除了我会做之外,别人都掌握不到诀窍。

        一旦把货铺开了,咱们这边儿如果供应不上,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从手边儿溜走,你难道不觉得遗憾可惜吗?”

        “关于这个粉条作坊,我有两个想法,一个就是我来开加工厂。

        就是村里面的这些人,都是给我打工干活儿的。我每个月只要负责发他们的工钱就行了。

        他们家里面的汉子负责种田,女子负责在作坊里面干活。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在温饱的基础上,再赚一些额外的银子,能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但是这个事情,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咱们的粉条制作工艺太简单了。

        如果大规模开办作坊的话,难免会有有心之人,根据不同的步骤,整合出完整的流程,一下就把我的秘籍给偷学到手了。

        你要知道财帛动人心。谁要是学会了制作方法,肯定不会再甘心只当一个小小的加工。

        工人每个月只领定量的银子,绝对更想狠狠的赚一笔。

        哪怕是把这个秘籍卖上百八十两,都够他们这一辈子生活了。”

        贺闫听到这里,心里也无奈的很。

        是啊,人心难测。

        这种事儿根本没有办法防范,哪怕是事先约定好、或者签了契约,说如果敢背叛的话,要如何如何的惩罚。

        但只要别人给的出的利益够大,足够诱惑他们,总会有那些明知故犯的人。

        只有圣人才不慕名利,可惜世上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平凡人而已。

        根本没有到达那个境界。

        别说百八十两了。可能三五两都足以让一个人倒戈相向。

        尤其是村里面的这些人,平日里过的穷兮兮的,要是想收买他们,那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如果这个不行的话,你说的第二个办法是什么?”

        贺闫想听听霍舒耘的另外一个主意。

        “既然制作粉条的过程,到最后终究会被别人看透,不如我直接把制作方法告诉他们。

        首先,我可以收一笔技术费。换句话说就是拜师费,我不可能白白把这门技术交给他们吧。

        其次,他们学会之后,就可以在家制作这个粉条。

        但是他们都是老老实实的庄户人家,可能并没有那个途径跟关系,能够把这些粉条卖出去。

        这时候就需要我来出马了,我来当这个中间商,把他们做好的粉条都买过来,然后再转手卖给第三方。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我不用出什么力,只需要垫钱就行了。

        说白了,就是他们出力,而我找销路,他们自己的家庭作坊,就相当于另外一种形式的加工坊。”

        依照霍舒耘的想法,她觉得做中间商其实也挺赚钱的。

        只要不怕赔钱,有足够的资本。提前把大家做的这些货都给收了。

        转手卖出去的时候,一斤涨价三文,一百斤就是三百文。

        村里百十户人家,每天这个出货的量加在一起,再乘以一年365天。

        这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而且最可怕的是,这是无本生意。

        霍舒耘并不需要出太多的力,只要转手一趟就能收钱。

        这里面的利益换算,贺闫自然也能算出来,但是他好奇的是:

        “万一村里面的乡亲,并不想把货卖给你,而是想自己找销路怎么办?”

        “普通庄户人家,如果家里面土豆跟红薯的存货,有几千斤的话。

        他们不一定敢先把这几千斤的红薯,都做成粉条,然后再去找销路,因为他们承受不起失败的风险。

        如果他们找不到销路……”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31158358/7371700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