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大明第一武夫 > 第433章 北上部署,襄阳留守

第433章 北上部署,襄阳留守


  在西门武卫军大营内,朱云飞听取了李过、高一功的意见。

  当即做出了,派兵占领南阳府和商於州的决定。

  随后,朱云飞派徐治都,召集驻扎在城南、城北各营主将,来到城西的武卫军大营。

  “张勇,由你担任征西将军,兼神武军提督总兵官,率领神武军兵出商於州。”

  “向武关道展开进攻,控制沿途关隘。”



  “武卫军受你部节制,拿下武关之后,暂时按兵不动,以观清军动向。”

  “翁之琪,你率领天雄军,向南阳府进发。”

  “占领南阳而后,与张勇互通有无。”

  “到时候我会给孙传庭孙督师传令,通报河南情况。”

  “今年我军的秋冬目标,是收复河洛、关中、河西之地。”

  “继续执行朝廷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

  “我随后会前往荆州,居中指挥南方战事。”

  “争取一战平定湖南,两广,连通云贵川各布政司。”

  堂下的众将看着面前的地舆图,仔细的聆听着朱云飞的战略方针。

  在朱云飞勾画的地舆图面前,以及生动的演说下。



  众将无不是心领神会。

  朱云飞着眼全局的战略构想,一步一步的蚕食部署,也得到众将的一致拥护。

  “大将军放心,末将定然打通武关道,拿下商於州。”

  张勇慨然表态道。

  “末将也必然不负所托,收复南阳府,为攻取河洛做好准备。”

  翁之琪恭声拜道。

  “承蒙大将军厚爱,武卫军上下,誓死为大将军效力。”

  李过、高一功都是聪明人,虽然刚到襄阳。

  但所见所闻,他们已然明白,朱云飞在军中的地位和声望。

  跟着朱云飞走,听从他的指挥,一准没有错。



  三日之后,张勇率领神武军,出郧阳,往武关道进军而去。

  翁之琪率领天雄军,直奔南阳府。

  朱云飞率领玄甲骑军、护卫军,以及武卫军,继续留守襄阳。

  并着手整编和招抚,吴三桂帐下的将领和兵马。

  一转眼,时间已经进入三月份。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朝廷委任的襄阳官吏,也陆续到任。

  上到知府,下到知事、提学使等官吏,皆按部就班开始运转了起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

  对于百姓来说,春天首要任务就是农耕。



  襄阳新任知府郑暄,是崇祯四年的恩科进士,曾担任过户部主事和员外郎等职。

  后外放为嘉兴知府,明亡后流落南京。

  朱云飞扶持小皇帝继位后,他得以补官为光禄寺少卿。

  这次他得以外放襄阳知府,是得到吏部左侍郎宋之普的推荐。

  宋之普在郑暄南京为官这两年的评价后面,称赞他办事干练,广施惠政。

  已经五十岁的郑暄,在南京光禄寺少卿的位置上,已经干了两年。

  对于这次外放襄阳前线,他也是踌躇满志。

  现在满朝上下,谁不知道太傅朱云飞权倾朝野,手握雄兵三十万。

  一行可决大明社稷生死,一言可决百官前程。

  之前永历伪朝的钱谦益等人,骂朱云飞是当世董卓、朱温。



  但现在南京朝堂之上,却又刮起了一阵风。

  那就是人人鼓吹,朱云飞是当世的赵匡胤。

  很明显朱云飞与赵匡胤还真有些想象,都是行伍起家。

  现在朱云飞统领大军,横扫南北,军中将士只知有大将军,而不知道有皇帝。

  这样的现象,朝堂上下官吏,心中都十分明白。

  那天朱云飞真要黄袍加身了,绝对不是什么突兀之事。

  郑暄宦海沉浮十几年,三十多岁才高中进士,如今五十岁出头的年纪。

  位列正四品官职,不高不低。

  而宋之普比他年轻了十岁,人家却已经是正三品吏部左侍郎。

  但是,追踪宋之普这两年多在南京的为官轨迹。



  二人的起步是差不多的,宋之普同样是明亡后,流落南京的。

  虽然宋之普在崇祯朝一朝时,就担任过户部侍郎一职。

  但小皇帝继位时,他也只获得太仆寺少卿的职务。

  而如今宋之普,却升任吏部左侍郎,代孙传庭执掌吏部部堂职责,俨然已经成为朝中孙传庭的代理人。

  孙传庭是什么人?

  现在朝中谁都知道,孙传庭、曾樱、宋玫就是朱云飞最坚实的盟友和追随者。

  宋之普能够成为孙传庭在吏部的代理人,那就说明宋之普也入了朱云飞的法眼。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现在孙传庭负责北方战事。

  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吏部事务,宋之普在朝中,实际就是代理吏部尚书。

  这一点,跟兵部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现在兵部左右侍郎黄锡衮和袁枢。

  都是朱云飞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干臣。

  朱云飞虽然不在朝堂,但兵部大小事务,黄锡衮和袁枢处理的同时。

  也会誊抄一份,三五天一报,送到朱云飞手中预览。

  襄阳虽然是前线,但对于想要进入朱云飞圈子内的官吏来说,那就是上升的阶梯。

  这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为此,郑暄对于出任襄阳知府一事,无疑是十分热衷的。

  在南京的时候,朱云飞与郑暄地位,天高地差。

  朱云飞是之前是大将军,内阁大学士。

  现在是太傅,兵部尚书。



  而郑暄不过是光禄寺少卿,从四品官阶。

  除了上朝的时候,能够远远的对朱云飞望其项背外,可是连上前搭话的机会都没有。

  这也是正常情况,以朱云飞的身份地位,能够跟他对得上话的官吏,至少也要六部五监各部堂主官。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代表,中下级官吏,就不配与朱云飞交接事务。

  就像现在,刚刚赴任的第一天,郑暄就见到了朱云飞。

  还聆听了朱云飞的一番,关于春耕和安民的措施。

  事实上,郑暄未到任之前,朱云飞已经任命天雄军右总兵戴捷,出任了襄阳守备营守备,兼任襄阳同知一职。

  右参将张安,出任襄阳守备营副将一职。

  守备营守备一职,位列武官从三品。

  与游击将军品阶齐平,但有个最大的区别,守备营守备可以挂总兵头衔。



  而且守备营是地方驻军,实际已经脱离主力部队。

  戴捷是原郑彩的部将,张安是原赣南义军将领。

  这二人在九江编入天雄军后,虽然忠心不缺,但指挥和执行能力,都达不到翁之琪的要求。

  为此,翁之琪已经多次向朱云飞谈过,希望让二人留在地方任职,予以照顾。

  并重新挑选新的将领,接替二人的职务。

  这次襄阳之战后,朱云飞俘虏了吴三桂帐下五万余人马,其中大小将领近两百余人。

  这么多兵马,其中有三万余人,因为都是辽东汉人,他们已经完全女真化。

  为此,朱云飞把这批人,统统编入劳工营,送往饶州的瓷器和矿场改造去了。

  另外两万余人马,玄甲骑军补充了五千预备营。

  委任了投降的卫之屏,吴学礼担任预备营总兵和副将一职。



  另外一万五千人,其中五千人补充到各军之中弥补战损。

  五千人编入襄阳守备营,五千人编入护卫军前营。

  朱云飞亲自任命了投降的高得捷,王屏藩为前营总兵和副将。

  而吴三桂帐下的吴国贵和吴朝忠二将。

  投降之后,被朱云飞调往天雄军,出任了右翼总兵和参将。

  吴国贵这人有勇有谋,还不到四十岁的他,算得上是年富力强的年纪。

  翁之琪与之算是一见如故,对于朱云飞调任吴国贵,担任自己的副手,他也是一百个满意。

  随着郑暄到任,襄阳留守事宜,朱云飞也做好了安排。

  三月初六,早就接到曹阳,从岳州送来的消息。

  已经确认马进忠、王允成阵前起义,接受了朝廷任命的朱云飞。



  随即在襄阳,率领护卫军和玄甲骑军,奔赴岳州而来。

  大军前往江陵途中,这日行至当阳境内,湖南前线,快马六百里加急,送来了一封军报。

  “启禀太傅,征南将军王遵坦大人,有军报送达。”

  大军行军途中,朱云飞因为需要处理兵部和朝廷送来的公文。

  所以大多数时候,他都只能坐在马车内,一边行军,一边处理公务。

  听到马车外徐治都,从前线送来的军报。

  朱云飞掀开车帘,探头抬手接过。

  重新坐回了车内的他,立即拆开密封的军报,打开一看之下,不由颔首笑道。

  “王遵坦果然不负所望,岭南平定,指日可待矣。”

  见朱云飞一脸高兴,同坐在车内的祁德茝和徐昭华二女,脸上也都露出笑容。



  “云飞哥哥,是不是前方打胜仗了?”

  祁德茝一脸娇笑的问道。

  “就你聪明。”朱云飞看着一脸笑容可掬的祁德茝,心情愉悦的夸赞了对方一句。

  随即掀开车帘,对骑马在马车一旁的李虎说道:“传令各军,今晚在当阳扎营。”

  “末将遵命。”李虎一扯马缰,立即吩咐传令快马,把命令传达到了军中各营。

  “夫君,是不是湖南要光复了?您不打算前往湖南了对吧?”

  听到朱云飞要在当阳宿营,聪明的徐昭华,却猜测出了这封军报的真实情况。

  还推测出了朱云飞,下一步要转道的想法。

  “你呀,还好是个女儿身,不然我定要给你封个将军才行。”

  别看徐昭华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却是聪慧异常。



  她总是能够揣摩到朱云飞心意,并滴水不漏的做到,让朱云飞对她提不出半点意见。

  正如徐昭华所言,王遵坦的军报,汇报了三件事情。.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21311948/8318976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