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宋青山柔柔 > 第134章 赈灾而归

第134章 赈灾而归


弘治皇帝不由得一阵慨叹。

        怪不得啊!

        怪不得所有人都期望价格上涨。

        就拿他手中四百石粮票来说,这屁大功夫,已是赚了四百两银子,简直比抢钱都快。

        茶楼内。

        弘治皇帝看着诸多购买粮票、疯狂而不自知者,摇了摇头。”恐怖啊!

        他长声道:“此番,朕倒是略懂了知行合一,有些话啊,在朝堂之上,怕是一辈子都听不见,呵呵,利国利民,诛心呐!”宋青山沉默无言。

        弘治皇帝又道:“宋爱卿,这便是经济之道,或者是商道的根本吗?”

        宋青山道:“陛下,此乃小道,若能真正成型且稳定,倒也算得上是大道。”

        “嗯。”

        弘治皇帝点头:“不错,不错啊,区区小道,几近祸乱朝廷,……感触良多啊,继续吧,稳得住即可!”

        宋青山忙是应下:“臣,遵旨。”

        弘治皇帝看了看,侧目道:“此番……挣许多银子?”、宋青山有些心虚:“嗯……想来呢是很多吧,嗯,不会太多。”

        弘治皇帝斜瞥,郑重道:“四成利,充入内帑。”

        宋青山瞬间懵了。

        能说什么呢?

        不过相对来说,皇帝陛下肯收银子,倒也算是一件好事。一切就绪,接下来,最疯狂的时刻,到来吧!

        当日,粮食开始稳步有升。

        铺子关门之际,最终价格,停在了十四两五钱。

        要知道,昨日还是十二两呢啊!

        只一日,又暴涨了二两多。

        就这还是有一大批人售卖的前提下,若售卖的人少一些,可想而知,这价格,定是要上天了。

        内阁之中。

        三位皆是愁容满面。

        看这架势,米粮价格,几乎不可能下降了。

        直接受影响的便是米粮的售卖。

        百姓们买不到、买不起粮,那就要饿死啊!

        “陛下,臣以为,朝廷应该出面了。”

        “是啊,陛下,必须要狠狠的惩戒此番的始作俑者寿宁侯。”

        “再不动手,国不将国啊!”

        三位阁老纷纷谏言。

        实在是坐不住了。

        弘治皇帝则是不动声色的看着奏折。

        这几日,奏折翻飞一般,纷纷涌来。

        不出意外,大多是斥责那寿宁侯祸乱朝政的。

        可实际呢?

        那些在粮票交易所之中疯狂购买的粮票之人,又有多少是满朝文武百官的小厮?

        毫不客气的说,粮价之所以如此暴涨,文武百官、京城的富绅功劳斐然。

        这是属于京城所有有钱人的一场盛宴。

        至于那些穷苦百姓……又有多少百姓能买得起一石粮呢?

        “三位爱卿,朕原本也是忧心忡忡的。”

        片刻后,弘治皇帝终于开口:“只是,朕看到的,却是极为迥异的景象,三位可知那些人是怎么说的?”

        刘健怔了怔:“怎么说?”

        “他们说啊,那粮票,能让百姓们挣银子,乃是利国利民的大道。

        弘治皇帝叹息般:“朕,当真是长见识了。”

        接着,内阁一片寂静。

        三位阁老彻底沉默下去。

        在朝廷不得干涉经商这个大前提下,那“利国利民”四个字,简直如利刃一般,悬在大明的头顶。

        但偏偏,朝廷却不能干涉,甚至不能有半点动作。

        因为……与民争利啊!

        这由头,是多么的冠冕堂皇!

        却又是那般无懈可击。

        寂静之下,年近七十的刘健缓缓跪地,接着是李东阳,谢迁。

        “老臣无用!使圣上蒙羞!臣等,万死!”

        “三位爱卿快请起。”

        弘治皇帝忙上前,苦笑道:“朕也是无奈至极啊,国难当头矣!”

        又是一日。

        余家米铺与两票交易所,已是人山人海,放眼望去,人一流数之不尽。

        一个个皆是热情似火,热情澎湃,肆意而癫狂。

        买买买!

        机不可失啊!

        不买,便是错过了!

        错过了,那便是损失了银子啊!

        于是乎,在这盛宴之下,价格一路攀升。

        诸多买了粮票之人,皆是热血沸腾,血眼猩红。

        “杨小先生,依您看,这价格,最高能涨到多少银子呢?”对,杨小先生,您乃是粮票之神,快给大家说说吧。一众人追捧。

        杨慎想了许久,笑道:“依本公子看,不出三日,三十五两银子,近在眼前。”

        众人不由得再次欢呼起来,购买的热情前所未有的攀升。

        一场盛宴,一场狂欢。躁动起来!

        一个恐怖的数字。

        此番,怕是不少赚的。

        “挣银子?呵呵,粗鄙!”

        忽而,一道声音响起,朱秀荣缓缓走来。

        此刻的朱秀荣一身戎装,英姿飒爽。

        她随意坐下,瞥了瞥道:“哥,你可是说过,此番大事为万民,继既为万民,又岂能挣银子?啊???”

        朱厚照略微一顿,尴尬笑道:“妹子,其实,这事呢,首先是为万民,可……”

        “没有可是!”

        朱秀荣果断摆手道:“哥,你不知道,为了能促成你们男人的大事,妹子完全豁出去了,前一日,甚至被母后打了一巴掌,到头来,你说要挣银子?对得起妹子我吗?”

        朱厚照一阵无语。

        朱秀荣又看向宋青山:“宋青山,你说呢?若没有本宫与父皇唠叨,你们这事,又岂会如此顺利?”

        宋青山:“我可谢谢您了!”

        他已是没眼看。

        这事要是没朝廷与天家的掺和,那一切都会在他掌控之中。无论是涨价还是未来的割肉,皆可一气呵成。

        但弘治皇帝掺和进来,一切都变了。

        好坏皆有!

        好的是有天家的支持,他能顺利得当。

        “殿下!”

        宋青山故作认真道:“其实,臣以……”

        “你不要以为!”

        朱秀荣斜眼:“呵呵,你以为本宫不知?说到底,还不是你想感谢本宫帮了你的忙,促成了此事?呵呵,宋青山,你不用感谢的,但你一定要感谢的话,本宫听闻你家里那位迄今为止还未又身孕……很不好啊。”

        宋青山好像知道了什么。

        朱厚照一个激灵:“妹子,你这是什么意思?”

        朱秀荣想了想,叹息道:“哥,我这是替宋青山惋惜啊,哥,你想啊,宋青山他爹可是文安侯,宋青山又是宋青山,一门两爵位,可那王满堂至今为止肚子也没动静,这两个爵位是否能继承都还是一说……”

        “停,停!”

        朱厚照瞪着眼,看了看宋青山,又瞥下自己,严肃道:“妹子,不可胡说。”

        朱秀荣费解:“哥,妹子没有胡说,你看啊……”

        “不看,不看!”

        朱厚照忙摆手,道:“妹子,快些回去吧,哥与宋青山谈的是男人之间的事,与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无关,快走!”

        朱秀荣看了看,气鼓鼓的离开了。

        过了片刻,朱厚照道:“青山兄弟,咱们还说孩子的事儿吧割了这一波肉后,咱们一人能分到多少啊?”

        宋青山呵呵一笑,却是没回应。

        翌日!

        早朝之时!

        一名大臣出现在朝堂之上,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人,赫然是礼部左侍郎贾斌!

        这才多久啊。

        竟是完成了赈灾?

        也太快了吧!

        “陛下!”

        贾斌踏前一步,朗声道:“臣奉旨赈灾北直隶,而今,缴旨归来。”

        百官无不讶异。

        当真完成了赈济!

        尤其是那贾斌面带笑容自信满满的样子,足以说明赈济完成的应该很不错。

        而这,也就是十日左右而已啊!

        太厉害了!

        要知道北直隶可是不小,囊括了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等十多个府衙。

        即便走完这些地方,最少也得个把月的时间。

        弘治皇帝也是有怪异的看着贾斌:“贾爱卿,赈济成果如何啊?”

        贾斌则是淡淡开口:“回陛下,经过朝廷赈灾之后,百姓们安居乐业,皆有米粥可食,可保性命无忧矣!”

        嘶!

        朝堂之上,一阵噤声。

        太恐怖了,简直不敢想象。

        朝廷本身赈灾粮食有限,可这贾斌一出手,竟是轻而易举的

        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吃食?

        也太神了吧?

        弘治皇帝也是深深吸了口凉气,问道:“贾爱卿如此神速吗?说说来看,到底是如何赈灾的。”

        众人立刻望了过去,也是新奇万分。

        能在短短十日左右内,赈灾十多个地方,简直就是奇迹。就在万众瞩目之下,贾斌缓缓开口道:“陛下,臣能如此迅速赈灾北直隶,靠的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这是儒家正统学问。

        许多人不由得跟着点头。

        有了这四个字,接下来无论贾斌的具体方法如何,也能证明儒学之大用。

        “其实,说来也简单,所谓格物致知,臣将那米粮动作‘物’来格。”

        “既然要赈灾,肯定是需要粮食的,可粮食从何而来呢?”

        “朝廷赈灾的粮食本不够,要想让百姓们吃饱肚子,那就得用其他办法筹集米粮。”

        “臣用的方法也简单,那便是向诸多乡绅谏言,请他们捐出一些粮食或者是金银。”

        “如此一来,问题的根本就得到了解决,百姓们有了米粮吃,自是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一番话,侃侃而谈。

        百官闻言,皆是笑了出来。

        原来如此。

        鼓动乡绅捐钱、捐米粮,看似简单,可要想乡绅们拿钱,却也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这也说明贾斌确实用功了,用心的“格物”了!

        大学士刘健忍不住问:“既如此,贾大人又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赈济整个北直隶的呢?”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18437533/7923122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