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宋青山柔柔 > 第250章 蛮子荒唐言

第250章 蛮子荒唐言


在事上磨炼,在实践中锻炼,这是理论转化的最关键一步。

        很多人重视理论,说起大道理来一套一套的,但实践缺乏,很多事情做不出来。

        包括后来的剿匪,打宁王等等,这都是理论转化的成果。

        用他的话来说这就是在事上面磨炼自己。

        问题是实践比理论难很多,还劳心劳神,所以很少有人去做。

        正所谓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种现象在明朝读书人当中十分普遍。

        宋青山很是欣慰,笑着说道:“伯安,你这样做很好,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理论用出来,单凭这一点,你已经胜过很多人了。”

        至此,宋青山已经看到了王守仁的未来。

        那已经比历史中的王守仁高处好几个维度。

        同时宋青山还想到一个让人兴奋的事情。

        如果王守仁真的达到那个高度,自己不就成了他的师傅,论名分,自己好像还高出他大半截。

        “哈哈,妙啊,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快哉!”

        宋青山哈哈大笑,仿佛看到了百年后自己成名的景象。

        另一边,内阁中,殿试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就是阅卷。

        对阅卷这件事,弘治皇帝十分勤恳,召集了朝中很多大臣,一个字一个字的审阅。

        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便是关于海盗。

        这戏海盗实在是太猖獗了,猖獗的让人无法忍受,然而朝廷一时半会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期望冲这些大智慧人中的卷宗中找出彻底解决的办法。

        可令人遗憾的是,弘治皇帝看了很多试卷,依旧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卷。

        以至于弘治皇帝开始担心,大明是不是已经出不了人才了。

        这些答卷窸窣平常,完全就是模式化的东西,一点参考意义都没有,实在是有点过分。

        尤为讽刺的是,不少试卷只是加单提了下海岛的事情,跟着就是对老先人的吹捧,各种引经据典,辞藻华丽简直不堪入目。

        这种试卷弘治皇帝看一眼就扔了。

        弘治皇帝当时给只是问题,想看这些考生能出什么对策。

        写什么老先人的事情,这不纯纯胡来吗。

        更离谱的是,有些人直接将矛头指向朝廷,说什么朝廷的制度有待改变,朝廷失德,要换。

        这根本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全就是泼妇骂街,胡来。

        “给我把茶水拿过来。”

        弘治皇帝揉着额头,满脸焦躁的说道。

        他很了解考试制度,乃是祖上定下来的规矩八股取士。所以天下学子拼了命的学习八股文,以至于到了疯狂的地步。

        好的是,经过刻苦学习,这些人做文章的水平提高了不少,可问题是,写的再好不能处理问题啊。

        写的东西空若无物,简直就是信马由缰想到那里写到哪里。

        不知道的人还感觉很玄乎,知道的人一看就是狗屎。

        弘治皇帝气的牙痒痒,不想说用这种方式选出来的都是书看多了,根本就不是人才。

        但又能怎样。

        科举制度由来已久,岂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不住叹气。

        他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喝了几口茶水,弘治皇帝微微沉思。

        忽地,他脑中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名。

        唐寅!

        对了,此次考试唐寅也参加了。

        这人是个奇葩,屡次爆出惊人言论,跟那些读书人有本质的不同。便急忙叫人拿来唐寅试卷。

        弘治皇帝怀着期待的神情打开试卷,细细一看,满篇内容就只有两个字:义兵!

        而且通篇文章只有一条主线,那就是考生们都不愿说的经济。

        道理很简单。

        但凡朝廷要做事就上钱。

        事情做得好还取决于钱的多少。

        再说义兵,字面上是朝廷应该对募集义兵,平时少发点银子,让其勉强维持生活就行,一旦发生了打仗之类的事情,就召集他们出征,立功了奖励翻倍。

        本质也是现金奖励。

        文章末尾说的十分清楚。

        让义兵成为新常态,如此才能威胁海盗,让他们有所忌惮。

        这不跟宋青山说的一个道理么。

        弘治皇帝感觉挺有意思的,问周围大臣道:“诸位爱卿,你们以为那义兵如何?”

        一句话把这些人给问住了。

        义兵这事可谓人尽皆知,似乎有很强的操作性。

        可义兵终究不是正规部队,用他们攻打海盗,靠得住吗?

        还有一个问题。

        现在的人都很爱惜自己,说简单点就是怕死。

        义兵也是人,平时又不收什么约束,真的会为了一点点上战场拼命?

        兵部尚书马文升顿了顿说道:“陛下,臣以为用义兵抗击海盗不可取……只不过徒有其名而已,当不得真。”

        “义兵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根本上不了战场。所以无法抗击海盗的。”又有人补充道。

        弘治皇帝默默点头,不由得想起屯田二字。

        义兵,屯田,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

        如今大明实施的制度,许多人打仗的时候是兵,不打仗的时候就种地养活自己。

        可想而知,时间一长这些人都成了农民,武器什么的都生疏许多,根本没有战斗力的。

        所以别看大明的士兵很多,其实能打仗的也不过寥寥。

        这是大明的一大弊病。

        马文升说的十分中肯,一下到了点子上。

        “臣以为,马大人说的是。”

        “马大人说的很有道理。”

        其余的大臣随声附和,其态度已经十分明显了,义兵这玩意不靠谱。

        可就在这时,大学士刘健突然站了出来说道:“咦?这个答卷有意思。”

        众人疑惑,纷纷转头过去。

        “刘师傅,是何答卷啊?”弘治皇帝问道。

        “这个……主要说的是如何带兵打仗。其中详细列举了对战阵型,火炮种类,开花弹的使用时机等等,感觉有很强的操作性。”

        “对了,最重要的是有三方联防。这是我们以前从未有过的,以及十分详细的奖惩办法。”

        众人甚是诧异,觉得刘健说的观点十分新颖,不由得来了兴趣。

        “刘师傅,此人是谁?”弘治皇帝问道。

        一众人皆是期待的看着刘健。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18437533/7923108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