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宋青山柔柔 > 第347章 如何处理蝗灾

第347章 如何处理蝗灾


刘健笑问道:“于乔可有喜事?今日,竟如此开心?”

        谢迁本准备说道一番的,可想了想,感觉有些尴尬。

        毕竟,前一日他还狠狠的抨击了白砂糖一番呢,只是一日过去,便要夸赞白砂糖?

        老脸有些兜不住啊!

        早朝之后,宋青山、徐经和唐寅被召至内阁。

        开海之后,朝廷这边便设立了新的职能部门一海政司,统管关于海洋的诸多事宜。

        自然而然的,徐经便被提拔了起来。

        原本,弘治皇帝本是要重用王守仁的,却是因宋青山再三提议,这才任命了徐经。

        “驸马你组建的商队,何时出海啊?”弘治皇帝问。

        “明早出海。”宋青山回应。

        因为开海后的护卫制,江南等地诸多商人正在为诸多手下注册护卫。故而,这大明开海的第一趟航行,便落在了天津港。

        弘治皇帝点头,望向徐经:“既如此,徐爱卿,明日,你理应去天津吧?”

        徐经称是。

        第一次出海意义重大,其中诸多的收税细节,要一点点的实践,以及验证可行性。

        跟着,弘治皇帝又命唐寅筹备商队一事,便让三人退下了。

        只是,就在这时,谢迁却是红着老脸道:“青山,请留步。”

        宋青山站定,很是不解的样子。

        谢迁更是难堪,只得硬着头皮道:“那个……你那白砂糖……可还有不?我想买点。”

        旁边,刘健、李东阳笑而不语。

        宋青山本被蒙在鼓里,却也没在意,随口应道:“既然谢公喜欢,回头咱差人给您府上送几斤过去。”

        一件小事,就此落幕。

        翌日清晨。

        新设立的天津港。

        一艘艘大船,载着货物,载着两千余人,准备开航。

        有明以来,第一次的关税,即将开收!

        货船出关,要经过海政司的查验。

        无论的船员还是大船本身,都需要经过道道把关,合格之后,再根据物品进行收税,继而放行。

        于是,大明史上,第一次的海政司检查,开始了。

        “香皂,三十万块,总价为两千四百两。”

        “护肤神水,两千瓶,总价为万两。”

        “玻璃,三十块,总价三千两。”

        “白砂糖,二十斤,总价六百四十两。”

        各类物品,事无巨细一般的检查着,而后根据物品种类不同、税率不同,进行核算。

        “此番,共需缴纳关税,两千零八十两!”

        随着徐经的声音落下,沈三这边,将宝钞递了上去进行缴税。缴税之后,港口这边开关,放行。

        而后,一艘艘大船,扬起风帆,在这黎明之中,驶向了苍茫大海。

        大明航海商贸的序幕,终于拉开!

        晚些时候,养心殿之中。

        弘治皇帝看着天津那边发来的奏疏,心底,终是松了口气。

        先前,莫管那宋青山说的如何如何,在没有实际操作之前,他也是抱有一些担忧的。

        可是,随着大明第一个商队出海,关于整个开海的诸多事宜终于可以平稳有序的进行下去了。

        最主要的是,银子!

        朝廷这边什么都不用做,便轻而易举的收到了两千多两银子,日后,当航海商贸热起来,那银子简直不敢想象啊!

        “大明,要真正的兴盛起来了嘛?”

        弘治皇帝喃喃着。

        另外一边,宋府。

        宋青山答应赠送谢迁白砂糖,自是不会懈怠,第二日便开始制作起来。也是在此时,他忽而冒出了许多关于白砂糖的点子。

        白砂糖注定要大批量生产,关于脱色的方法终究会泄露出去。

        所以,只是单纯生产白砂糖是行不通的。

        在爆赚一笔之后,产业必须要转型如,做糖块!

        水果糖、奶糖、各种糖。

        虽然利润或许没有白砂糖高,可这些糖类如果大量生产,便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而且也可以养活许多人口。

        要知道,霸州的诸多作坊,而今,也只能维持一个平衡。

        有时,甚至会面临亏损。

        而若将诸多作坊的一部分转为糖类生产,便能在最大限度保证一定的利润。

        “嗯,又有开始研究了。”宋青山踌躇满志。

        时光恍然,几日之后,京城的天气,竟是多了一丝丝冷意。

        树叶,已是有些昏黄的态势。

        秋天,要来了!

        与天下的百姓而言,最关键的时刻,也来了。

        秋收在即,这劳作了一年的成果如此,只看秋收了。

        然而,就在这一日,内阁收到了一份奏疏,令得整个朝堂本轻松的氛围,顿时严峻起来。

        江南那边,起了蝗灾!

        据说,那蝗灾自云南而来,区区数日,便席卷了数百里。

        所过之处,宛如秋风扫落叶,诸多即将成熟的稻谷,竟是被吃的颗粒不剩。非但如此,那蝗灾,已是有少股自南向北,不日便会越过长江,侵袭北直隶。“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啊!”

        弘治皇帝焦急万分,只觉得头皮发麻。

        百姓们种了一年的地,眼看着即将收获,却是遭遇这蝗灾。

        而被那蝗虫之后,那无数的稻谷,将会颗粒无收。

        又因蝗虫已是扩散至许多地方,一旦持续下去后果,将不可想象。

        “三位爱卿,可有办法,将那诸多蝗虫,彻底斩杀啊?”弘治皇帝有些焦急的问。

        三位阁老皆是静默。

        因为,没有办法。

        那蝗虫,实在是太多了,若按照疏奏上所言,怕是足有万万只。

        这么多蝗虫,而且还在不断的移动之中,即便朝廷这边出动无数力量,也无济于事。

        而蝗虫不绝,普天之下的诸多百姓便要遭殃。

        更可怕的粮食!

        此一年的粮食产量,怕是要锐减啊!

        粮食减少就注定会有无数的百姓被活活饿死!

        大明,要遭殃了啊!

        “陛下,依臣所见,理应将蝗灾昭告天下!”

        大学士刘健缓缓道:“将蝗灾的危害,告之天下百姓,同时也鼓励诸多百提前收割!”

        “提前收割吗?”

        弘治皇帝喃喃着。

        此一刻,许多地方的稻谷,正在抽穗壮谷。

        可以说,这一年之中,有一大半的收成都在这十多日之中。

        若提前收割,收成将会大大介绍。

        可若不提前收割……

        弘治皇帝不住的摇头。

        眼前来看,怕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蝗灾之恐怖,不可想象。

        为了避免损失,只得在稻谷尚未完全成熟之际,进行收割。

        如此以来,固然会减少许多收成,可总体而言至少,可以避免一部分稻谷被那蝗虫吃掉。

        “那拟旨吧!”弘治皇帝叹息道。

        而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响起,青山宋青山求见。

        弘治皇帝本十分的烦闷,不想见任何人,可想到宋青山那小子的鬼主意不少,便点头示意。

        不多时,宋青山来到内阁。

        见礼之后,将一份小礼盒呈上:“启禀陛下,此乃臣孝顺太皇太后、皇太后的一份小小心意,烦请您帮忙转交。”

        弘治皇帝也没在意,收了礼盒,严肃道:“驸马,你可知江南等地,起了蝗灾?”宋青山愣了一下。

        蝗灾?

        确有可能!

        正值秋收之际,正是蝗灾之时。

        而对于蝗灾的影响,他自是心知肚明,于是果决道:“陛下,臣并不知蝗灾如何,只不过,臣有一策,可轻易灭掉蝗灾!”

        嗯?

        闻言,弘治皇帝与三位阁老瞬间打起精神,死死的盯着宋青山。

        好小子,竟当真有办法?

        大学士刘健面色泛红,呼吸已是急促起来。

        他也顾不得许多了,忙问道:“宋青山,蝗灾,当真可灭?”

        宋青山淡淡笑道:"区区蝗灾,虽是可怕,却也不是没有办法!”

        “只要陛下将守在之地说与臣听,臣保证,在秋收之前,可以尽最大程度避免损失。”

        “乃至于消灭蝗灾!”

        这一刻,宋青山相当的自信。

        因为,没人比他更清楚这天下百姓的另外一个属性了。

        无论是弘治皇帝还是三位阁老,皆神色大震!

        要知道,自古以来,这蝗灾都是令无数个朝代头疼的大事,根本无计可施。尤其是遇到干旱的年代,这平日间的温和的蝗虫便会躁动起来,疯狂繁殖,再会同其余蝗虫四处飞掠,啃食庄稼。

        而农户的田地没了收成,便没有米粮度日,便会闹的民不聊生。

        眼下,听到宋青山竟有解决的办法,他们,岂能不激动啊?

        “驸马,快说说,这蝗灾,如何灭之啊?”弘治皇帝催促从问。

        这可是关乎大明国运两三年的大事。

        一旦蝗灾蔓延至北直隶,整个大明天下都会遭遇不可预测的危机。粮食,便是最大的危机!宋青山闻言,却是有些犹豫。

        蝗灾,于朝廷而言可能有些麻烦,可在他看来,不过是小事一桩。

        因为这玩可以吃!

        非但可以吃,营养价值还相当的高。

        其中的蛋白质含量乃至于是牛肉的数倍,而且又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胆固醇,还能预防动脉硬化。

        还有便是,蝗虫本身便是一味药材。

        对于治疗肺病、小儿疳积、小儿腺病质、颈淋巴结结核有着极好的效果。

        本身有营养,再加上有药用效果,毫不夸张的说,这玩意,简直就是活宝儿。

        我最近在商洛租了套房子,比市场价便宜好几百!你也来看看?

        啊!

        尤其在美食方面,嗯在经过后世人的钻研、开发之后,出现了无数种吃法。

        正因如此,在后世,自然的捕捞已是无法供给庞大的吃货市场,无奈之下,只得人工养殖。

        唯一令宋青山想不通的是,既然而今的大明百姓已知道这玩意可以吃,为何还吃不掉这蝗灾呢?

        所以,在事情因果关系尚未探清之前,他也是不敢直接打包票。

        “陛下,臣,确实有许多整治这蝗灾的办法!”

        宋青山说道:“只不过,臣需要将此番的蝗灾了解足够清楚之后,才能再度判定如何治理。”

        弘治皇帝会意。

        这倒也附和这小子的性子。

        大多时候,在没有完全把握的前提下,是不会贸然做决定的。

        这其中,便暗含了那知行合一的道理。

        行动,乃至“知”的开始啊!

        故而要行动起来,查清蝗灾的具体情况,再做定夺。

        于是他平和了几分道:“此番蝗灾,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次之,又有少部分已是向东北而行,怕是快蔓延至湖南了。”

        宋青山点头。

        这势头,确实有些恐怖。

        一旦蔓延下去,整个南直隶怕都要遭殃。

        因为蝗虫的繁殖速度,太快了,一次,可以产十,乃至于近百枚卵。这些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将会在半个月内孵化。

        固然当下并非繁殖季,但为了以防万一,必须迅速的将蝗虫蔓延的势头控制住,而后,再伺机将其消灭。

        想了想宋青山严肃道:“陛下,臣以为臣之王守仁,可胜此重任!”嗯,那就老王,派老王出战。

        这也是他将王守仁留在京城的关键原因之一。

        关键时刻,得有人啊!

        总不能什么事情都要他亲自跑!

        尤其是此番去湖南,长江以北倒还好,有了高速公路,长江以南的路段,暂时还不好走。

        还有湖南挨着江西,大山较多,匪患严重,这要是一个不他又没有王守仁那般能打,很危险!

        弘治皇帝闻言,轻轻颔首。

        对于王守仁的能力,他自是不怀疑,确实能胜此重任。

        于是一纸令下,命王守仁去湖南治理蝗灾。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18437533/7923097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