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三国之黄巾崛起 > 第二十六章 张宝示好 内阁议会

第二十六章 张宝示好 内阁议会


  
与张宁聊完,张淳又去了趟骑兵营,参观了一下战力突飞猛进的骑兵部队,又把赵云和赵宝叫到了一起。
“《太平气诀》的事,我已经问过了,以后就由你们两个负责向全军教习!”说着张淳把怀里《太平气诀》的小册子递给了赵云。
“呀,那太好了!我练了这两天,只觉得都快脱胎换骨了!如果全军练习,那岂不个个都是大杀四方的猛士了?”赵云欣喜若狂。
“嗯,不错,我就是要建立一支精锐,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铁血之师!”张淳顿了顿,又对赵宝说道:“还有一个任务,你挑选几十个身份可靠,身手好的士兵,我要亲自训练一支特种部队。以备不时之需......”
听了张淳的吩咐,赵宝若有所思地问道:“是不是昨晚的大火......”
张淳急忙做了一个禁声的动作,“不用胡乱猜测,我自有应对的办法!”
“好,我马上去办,明天晚上就让他们编入你的侍卫队里!”赵宝虽然是个山贼出身,但是做事情毫不含糊。
安排好事情,张淳又交代道:“我之前在仙师面前夸下了海口,说我们骑兵部队已经训练有成,我刚才也看过了,基本都在训练科目里合格了。这两天你们还要加紧训练,我估计大战快来了。”
张角既然已经称帝,自然是向朝廷狠狠嘲讽了一番,如果官军不做动作,那实在是说不过去。
到了晚上,张淳又准时参加张角的晚宴,群臣汇集,场面很热闹。张淳和彭济坐在张角的下首,和他们对面坐的,就是张梁和张宝。
张角心里开心,虽然身体虚弱,但是也和大家喝了一杯。反正他早算准了自己的死期,就算多喝几杯,现在也不会死。
不过他累了一天,的确也撑不住了,向大家简单说了两句话,就离席而去。
张角一走,张淳也觉得没必要再坐下去,刚和彭济喝了一杯,正要起身告辞,没想到张梁和张宝居然举杯朝他走来了。
“贤侄,我们只见了一面,还未相熟,不过哥哥说你文武双全,是旷世之才。幽州之战你也战功卓绝,我们张家能有你相助,真是可喜可贺。来,我们两个当叔父的敬你一杯。”张宝笑着向张淳敬酒,张梁在后面也跟着。
“呀,应该是我给两位叔父敬酒才是,三叔你这样,可是让我难堪了。既然这样,我先干了!来来......”虽然张淳觉得张梁和张宝是谋害他的幕后黑手,但是他也没有证据,不好撕破脸对立。所以只好也笑脸相迎,应付一下。
心想随便喝杯酒也无所谓,谁知道喝完了酒,张宝又拿出一个木盒子,打开递给张淳,赫然是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
“你这两位叔父没有什么好的礼物,这颗珠子是在济南得来的,现在就当是见面礼,送给贤侄了!以后都是一家人,你莫要见外才好!”没想到张宝还准备了见面礼给张淳。
“我靠,你们演个戏,道具也太讲究了吧?随随便便就送夜明珠?”张淳觉得张宝只是逢场作戏,是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小人。既然东西都递到了面前,那不拿白不拿。
张淳笑着接过闪闪发光的夜明珠,嘴里谢道:“多谢两位叔叔厚礼,我这做侄儿的不懂礼数,居然什么都没有准备,真是失礼啊!”
“哈哈,以后都是一家人了,不必拘礼,只要你多立些战功,就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张宝倒是挺会说话,张梁却只是强挤些笑容,皮笑肉不笑而已。
张淳猜不透这两个人是什么目的,反正眼下他也没吃什么亏,还白得了一颗夜明珠,于是客客气气地招呼着张梁和张宝,权当昨天晚上没有发生什么火灾,只是去吃了顿烧烤而已。
宴会结束,张淳就回家休息了,之前的院子被烧,他又找了个新的,而且身边的侍卫也增加了不少。
李大牛做其他的事情不行,当保镖却还算专业,基本都和张淳形影不离。
“大牛,有没有练太平气诀?”张淳笑着问道。
“练了!”大牛答道。
“那有没有感觉功夫有进步?”
“打架的功夫没感觉有什么进步,但是床上功夫,我觉得进步很多,哈哈.......”
“哈哈......”这李大牛还真是口不择言。这句话引得其他几个侍卫都大笑起来。
“既然这样,要不要再给你找两个媳妇?”张淳逗道。
“哎呀,不要了不要了,我连这一个都应付不来,再来两个不得要了我的亲命啊?”李大牛惶恐道。
“哈哈......你不是说床上功夫有进步吗?难道还拿不下她?”
“唉......从来只有累死的牛,哪里会有犁坏的地?”
“哈哈......”李大牛惹得众人又是一阵笑。
“唉,我那小嫂子,到底对你怎么样?可还好?”张淳关心道。
“嗯,虽然年纪比黄牙和二蛋的媳妇大点,但是会疼人,把我服侍得很好。不像二蛋的媳妇,三天两头不让他上床睡觉,还要二蛋给她洗衣服......”李大牛答道。“黄牙的媳妇也还行,就是有点凶,不过奶子很大,黄牙说很舒服......”
“......”这不问还好,一问就扯出好多事情来,李大牛又是个没脑子的人,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往外说。张淳直接不敢再问了。
到了家里,张淳把夜明珠展示给邹亦菲,邹亦菲哪里见过这东西,一直把玩得爱不释手,果然女人对珠宝是毫无抵抗力的!
一夜无事,第二天一早,张淳刚起床就有士兵来通知,要他去参加内阁会议。
这国家刚成立,百废待兴,自然事情也多,张淳不敢怠慢,洗漱之后就往宫殿里赶。所谓宫殿其实就是之前的府衙,但是现在改成了太平宫,所以叫宫殿而已。
“今日是内阁第一次商议军政之事,如今坤国已建,还望诸位尽心尽力为我建言献策,以保百姓安乐。”张角坐在大堂上,先开始了讲话,“现在有三件大事需要安排,一是冀州境内匪寇之患;二是全国民生之政;三是为防汉军进攻,应进行的布军之策。各位尽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这前面两个问题,张淳基本不懂怎么办,所以只是先听其他人的想法。
“那还不简单,哪里有山贼就派兵清剿就好,先拿几个声势大的来杀鸡儆猴,其他那些小毛贼,自然会销声匿迹的!”张梁说道。
“王爷,匪寇都是趁火打劫的奸贼,战乱起则匪祸起,天下安,则匪祸宁。只要让各郡各县自己募集民兵抵御匪寇即可,等天下安定之后,匪寇自然会消失的。”一个中年男子对张梁说道。
“如今前线吃紧,不好调动兵力来剿匪,不过陈大人的话的确有道理,匪寇无非就是平民而已,只要新政施行,让他们有田可耕,有家可住,他们自然不会继续做山贼了。”彭济也赞成用怀柔之策应对匪寇。
“嗯,那就让户部加紧进行人口清查,尽快把各郡各县的田地分给百姓。也让刑部组织各地衙役,协助百姓抵御匪寇。各地悬赏匪首,凡能将之生擒或斩杀者重赏!”张角作了决定,堂下的十个人都表示赞成。
接着开始讨论第二个问题,张淳还是等着别人先说。
“圣君,关于民生之计,仅是均田均地,还不足以让百姓恢复元气。自大战开始以来,各地精壮半数入伍,即便有地,也无人耕种,即便有人,也无牛驱使。微臣以为,应即刻从幽州和青州两地,迁民至冀州来。待到春季,刚好耕种冀州丰沃之地。”一个老一点的人建议道。
“圣君,赵尚书之策,我认为可行。冀州乃是我太平道发展之根基,理应好好发展。之前黄巾军对官宦士绅大肆杀戮,造成各地人口锐减。而幽州施行新政,百姓未受太大波及,北方又受鲜卑和匈奴滋扰,正适合南迁。至于青州,则可迁可不迁。”又一个大臣补充道。
“圣君,若要迁入百姓,我们就必须减轻税赋,减轻税赋就要精简兵马。如今刚过秋收,府库充盈,但是马上就进入寒冬,如果蓄养数量庞大的军队,恐怕有些困难。”彭济这时又开了口。
张淳虽然没说话,但是听了这些人的建议,觉得果然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想办法这个事情上,绝对是人多好过人少。几位大臣的建议都很有道理,提出的方法也很恰当。不过还是彭济能看到问题的关键。
“荒唐!张宝与我只带了九万兵马南下,经历数战才好不容易发展到二十万,现在居然说要精简兵马?”张梁首先就表示反对。
“大战在即,削减兵马恐怕不妥......”张角犹豫道。
“圣君,如今军粮供给尽靠冀州,而冀州我国辖地之下,不过三百万户百姓,每户一夫,再以十夫一兵来算,只能供养三十万的兵力。但是目前仅冀州境内,兵马就超过了三十万,还不论两位王爷在济南的二十万,和幽州的十万。的确是有点不堪重负了。”说话的这个人是张淳见过的孔牧,他也是现在的户部尚书,所以他才会算这样的帐。
听了孔牧摆出来的这几个数字,大家都沉默了,裁军这个事情如果是在和平时期,那可以提,正在打仗的时候可不敢乱说。
万一刚裁军完就打了败仗,你说谁来担这个责任?所以大堂里的人都沉思了起来。
“我有一个办法,你们听听看行不行。”张淳看大家都不说话,就站了出来。
“淳儿快说!”张角满脸的期待。


  https://www.xxyanqing.net/book/14067547/1661572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xyanqing.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2.xxyanqing.net